锲而不舍抓作风,党风清风润民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更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中深刻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既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自觉的动员令。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到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重点任务,党的作风建设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中重塑了政治生态,更以党风政风的新气象引领了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中的歪风”到“节日里的病灶”,一系列作风顽疾被精准狙击。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有的地方以“属地管理”之名推责卸责,有的部门用“痕迹管理”代替实绩考核,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作风建设绝非“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看到实效。”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靶向施治,以精准举措破解痼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的“绊脚石”,其本质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权力观扭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这为破除顽疾提供了方法论。从整治“文山会海”到破解“过度留痕”,从清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到严查“形象工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强化以上率下;需用好“群众监督”这面镜子,让“虚头巴脑”无处遁形;更要健全制度笼子,将“四不两直”调研、基层减负清单等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唯有精准施策,方能撕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隐形外衣”。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需厚植“人民至上”的价值根基。 党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互为表里。当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事创业,社会风气自然崇廉尚实;当“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便成为社会新风尚。从“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显著减少;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赢得群众点赞,到基层干部“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作风转变,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良性互动已然显现。这种互动启示我们:作风建设不仅是党内事务,更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工程,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党风之正引领社会风气之清。

永葆“赶考”清醒,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民心。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承载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使命,更肩负着以良好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的责任。从八项规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深刻内涵。面向未来,唯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抓铁有痕”的韧劲纠治“四风”,方能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让清风正气充盈华夏大地,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