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日,和许多祭祖的人一样,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们冒着蒙蒙细雨,走上乡间绵长的小路,去看望我父亲。家乡的原野,在春雨的滋润下,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田埂里青青的麦苗儿碧绿油亮,一片一片绵延开去,象绿茵茵的绒毯,惹人喜爱。远处的塬边,花儿一簇一簇竞相开放,桃红李白的色彩把家乡的三月天装扮的分外美丽,远远望去宛若一个巨大的花园。
这个花园的缔造者是我的先辈们。曾几何时,先辈们象辛勤的园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多少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劳累,才换来了这片土地今日的平整与芬芳。如今,他们毫尽了自己最后一滴汗水,拼尽最后一丝气力,永远长眠于这片生养他们沃土里。
在外工作多年,每年清明节不论多忙,我都要抽空回家,不为别的,就为好好的走一走家乡的小路,看一看长眠于斯的父辈们。每年走在这条路上,都会与儿时的玩伴不期而遇。就仿佛这个巨大的花园里种着一颗茂盛的风筝树,离家的游子们就象是一个个飞起的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线总被牵在这里。清明节的时候不论大家在做什么、在忙什么,心总会不由自主地被牵回到这里。因为这片家乡的泥土里种着游子的根,承载着游子的情,写满着游子满满的思念与牵挂,这便是家乡的魅力!
我的思念里装满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父亲的离去是我最大痛,每当想起,我就会流满面,不能自抑。父亲在我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病倒,让我失手无策。记得那天,弟妹打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病了,可能要到大医院检查一下,我不加思索的说,那就来吧,到我这里来,我带爸去检查。于是,我把父亲接到宝鸡,带父亲去检查,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犹如晴天霹雳,给我当头一击,我愣住了,懵了,等我回过神来的时侯,眼泪象开闸的洪水正滚滚流下,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躲到医院的角落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我怎么也想不通,我无法面对我的父亲。我不信这个结果,我心中永远的依靠,大山一样坚实可靠的父亲,怎么会一下子倒下呢?我拿着检查结果,四处投医问诊。最终冰冷的答复,毁灭了我所有的幻想,我的父亲确实得了严重的疾病。
父亲是个勤劳的人。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和弟弟妹妹们上学。那些日子里,父亲种甜瓜、种苹果,养牛、养猪、养羊,无论刮风下雨,田埂地头地里总有父亲的身影。父亲常说“人勤地不懒,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果然,父亲一次一次的辛劳,换来了我们能一次一次按时交纳的学费的喜悦。那时,每每开学时,父亲都会对我们姊妹们说“你们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城里工作吃轻省”。在我父亲的眼里城里人是最幸福的。
每次开学时,父亲总要穿起他那件破旧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推着家里仅有值钱的家产自行车,送我上学。他驮着我的被子和粮食到学校,还总是婆婆妈妈,叮咛这叮咛那!爱面子的我,每每在这时,总是感觉好烦,我常常以父亲的衣服不体面而感到尴尬。就这样读完中学读大学,好不容易毕了业了,分配在远离家乡的外地上了班,父亲又不嫌远,一次一次给我送苹果,而且每次来都是不停,放下苹果就要走,理由永远是“家里农活忙的很,不敢耽搁”。后来,听母亲偷偷给我说,父亲是怕给我添麻烦,影响我上班,才想出来的计策。
每次休假回家,父亲总是要和我唠叨,总说一样不变的话“在单位好好干,国家的事不敢马虎,人要勤快点,咱们农民家庭能有一份好工作不容易!要上进,要不怕吃苦,要爱人!你看村北头的你张伯,原来是单位的临时工,在单位不怕吃苦,脚勤手勤,现在都成正式的了,你们念过书的人要比人家做的更好一点”“别管家里的事,家里有我呢”。父亲没上过几天学,文化不高,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的意思我懂。
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渐渐感觉自己好象明白了点什么,每次回家,都愿意坐一下听听父亲的唠叨,虽然有时候是重复听,也不觉得烦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父亲会生这么严重的病。父亲一心想着我们,我们却忽视了他的健康,忽视了我们的父亲已不再年轻,我甚至没有给父亲买过一粒保健品,买过一件象样的好衣服。父亲真的老了,我们怎么没有发现呢?接下来的日子,我在西安咸阳宝鸡三地奔波求医,但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挽回我父亲的健康,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每次回家看到父亲,我都要强装笑脸,陪他说一会说话,而转过身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父亲说“你在西安上学的时候家里经济紧张,给你的生活费少,让你受罪了”“以后要多照顾弟弟妹妹”“照顾好侄子”“多回来看看你妈”“多注意你的身体,有病就看,爱惜自己”,父亲感到了身体的变化,给我交代着后事,到了生命的尽头,父亲还在替我们每个人盘算。
记得工作后每次回家探亲,不管有多忙,父亲总会放下手头的活,跑到距家二、三里外的公路口接送我,每次一下车,父亲总是第一时间迎上来,抢过我的背包,自己背上。回家的路上问这问那,总有道不完的叮咛。自从父亲病了以后,体力渐渐跟不上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了,我回家也不事先告诉父亲了。没有父亲陪伴回家的路变得那么漫长、单调、孤寂。见接不上了,我走时,父亲总要坚持送我一程,怕他辛苦,我每次都拒绝,但见父亲每次都很坚持,想想他老人家也是送一次少一次了,我也就不再反对了。每次我都扶着我的老父亲慢慢的走上一程,由于体力的限制,父亲送我的距离也越来越短了,第一次是送出村子,第二次到村口,后来一次不如一次,最后一次是送到我家的大门口,扶着门框看我走远,每次回头看见父亲站在后面目送着我离开时,看到他高大虚弱的身体艰难地或扶着道旁树,或扶着门框,吃力地挥着手示意我快走的样子,我就伤心不已。再后来,送别的一幕便成了我回忆父亲的最珍贵的记忆了。
2007年9月份,父亲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勤勤肯肯一辈子的老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父亲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的孩子们和家庭。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还要重要的老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把他安葬在了生他养他,他自己一生珍爱的这片老家的土地上,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父亲终于可以安心地休息休息了。
父亲走了,他老人家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他的谆谆教导永远植根于我的心里。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个年头了,正如父亲期盼的那样,我的弟弟妹妹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父亲的思念却总牵挂在我的心头,宛如放飞的风筝,每到清明前夕,老家这边的线头总在慢慢收紧,不由自主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成了必修课。
2017年4月清明节于宝鸡
(旧文重发以此纪念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