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坤:恐高是防御系统的自我保护反应,恐高症是自己吓自己

去玩海上降落伞,我看着伞飞得很高,我想:

我要玩这个。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我有些恐高。

关于恐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件事:

一个是去香港海洋公园玩过山车、狂野龙卷风等刺激的娱乐项目,另一个是在崂山坐只有座椅的缆车。我清楚记得我那些时候内心挺害怕的。我深刻感受到,心理反应会影响自己到激素分泌。

有时候我就在想:恐高是因为怕死吗?

因为恐高的人总是害怕自己掉下去。

那么,有这种心理的人都是恐高症吗?

据调查显示,有将近90%的成年人曾有过怕高的情况,也就是说怕高这种体验在人群中是广泛存在的,其实这种恐惧感更多的是自我防御系统的一种反应。

简单来说,如你站在阳台边时,你会感到害怕,有强烈的压迫感,觉得自己好像就要掉下去了,这种感觉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要小心,不要离边缘太近,由此可见这份恐惧是合理,且有助于我们生存的。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讲,怕高是在进化中代代流传下来的自我保护机制。

那么会有人问:“为什么我站在高处往下看时,会有眩晕的感觉?”

之所以出现玄影主要是因为视觉信息的缺失。

当我们站在高处,视觉处于模糊的状态,视觉信息因此出现了大幅度递减的情况,我们的身体也会丧失部分平衡,进而平衡系统便陷入了混乱的状态,继而才引发了眩晕感。

这就证明,出现眩晕感并不能作为恐高的判断依据。

恐高症是什么?

是一种心理问题。说白了就是心理的不安全感。

你总自己暗示自己,这个设施不牢固,这个踏板不结实,自己要掉下去了。

这就是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更多的是自己吓唬自己。

如何解决恐高或者减缓恐高症?

方法很多,比如:积极心理暗示法、目标设定法、奖励法等。

不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的首先是直面问题,而不是采用一些短效的方法。

你要知道,无论是恐高还是恐高症,说白了都是一种心理反应,这并不是事实。

就像杞人忧天的那个人,天本来是好好的,那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当你真正的直面这个心理问题后,接下来就是用行动去验证。

你可以选择一些恐高的人害怕的项目,比如,坐过山车、坐缆车,走玻璃栈道等。

在这个过程中你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安全感带来的畏惧心理。

以实证理。

最后,不断地加强、叠加这种行动,逐步完善心理机制。

一次、两次、三次,当你不断的体验,恐高的心理会慢慢淡化。

当你由恐高渐渐变成不恐高,会有什么好处?

1.你的心理素质会有很大的提升。

恐高是一种内心不安全感的反应,而这种不安全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恐高这一件事,所以,不恐高一定程度会减少这种不安全感,会提升自己的底层自信。

2.你的韧性会增强。

有的人敢蹦极,但是坐过山车依然害怕,为什么?

蹦极和过山车都是恐高,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但是挑战蹦极成功只需要跳的那一瞬间心里建设,但是挑战过山车却需要一段时间平稳的心里建设。

如果你由恐高到不恐高,这就说明你已经可以持续平稳获得安全感和自信,而不仅是某一瞬间,这就是韧性的提升。

3.你的能量和生命力会提升。

这一点的原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与我私自交流。

金一南将军说:

做难事必有所得,一定要做困难的事,干自己没有干过的事,否则要被日常的平淡所淹没。所以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挑战,没有挑战创造挑战,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真正的绽放。

今天就这写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