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4》 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一、收获新知:
(一)、银行理财产品是第一大金融产品
骨感的现实:2022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之年:国内外所有银行一共有7000多只产品跌破了净值,其中跌幅最大的高达92.93%。国内银行发行的产品,最大跌幅是31.36%。
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这两类占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的93%以上。投资者数目直接从2019年的2000万上升到今年的9000多万,其中99.08%都是我们普通小散。
(二)、银行理财产品为啥亏钱?
2022年初资管新规落地后,中国市场上就再也没有“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了,银行理财彻底“净值化”。
1、当年银行理财保本的背后是项目的“高收益”。
2、但到了2022年,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了——疫情三年冲击,经济下行明显;资管新规落地,资金通道被堵,“无风险的高收益”彻底成了历史。
2022年之前理财产品保本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速高,资管市场也不规范。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不是偶然随着经济下行,高回报的项目越来少,资管市场也日趋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是大趋势。
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好不好,主要看债券的表现好不好。
而2022年11月这轮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就是因为债券市场暴跌
债市暴跌有两个原因:
第一,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 第二,流动性收紧
(三)、银行理财产品还能投吗?怎么投?
未来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几条基本原则:
1、.改变认知。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一个净值化的金融产品,不存在保本的问题。
2、做足功课。
(1)、弄清楚产品的底层资产,形成相对准确的预测
(2)、弄清楚产品是否合规,是否备案,避免被坑。这些在“中国理财网”上都有公开信息,查起来非常简单。
二、践行作业2个思考题:
1、结合今天的内容,问问你自己,你父母长辈买理财产品是做足了功课,还是“盲买”?这中间有什么经验教训吗?
父母长辈,包括自己习理财产品都是盲目买,凭经验和听银行人员介绍。
未来需要有更多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财投资常识。要有理财都有风险的这个意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敢于消费,敢于在投资身体健康知识阅历,旅游建世界方面的投资。
2、很难的一个思考题:我们平时都说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既然是“固定收益”,为什么这次价格的波动这么大呢?债券价格波动到底跟什么有关?提示一下,你可以想想国债价格随什么波动,房地产企业的债券为什么会有违约风险?然后进一步思考下,债券究竟是不是安全资产?
前几年理财产品都能保本的,所以人们惯性的认为它会永远如此,如果不加注意,钱是怎么少的都不知道。
2022年11月这轮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就是因为债券市场暴跌。债市暴跌有两个原因:
第一,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11月中旬以后,市场预期防疫政策大幅放松,也对房地产救市的“三支箭”政策抱有很高期望,这个逻辑顺势推演,那么经济复苏在望,市场偏好理所应当发生转移,从债券这些安全资产转向股票这些风险资产,所以资金快速从债券转向股票,导致债券价格大跌。
第二,流动性收紧:11月央行收紧了流动性,市场开始担心货币政策会“转向”,防疫20条和房地产16条出台加深了这个担忧,所以机构开始从债市撤离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债市波动。
就像水果烂了果篮卖不出去一样,债市暴跌自然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暴跌。
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了解到其实债券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一个资产,还是要以更加谦卑的姿态,进行不断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自我更新。
可以参考标准普尔图4个项限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
加大对不确定的认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身健体,建好自己的管道,
敢于消费,更多投资在身体健康、思维的提升,见识世界这些无形资产投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