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口测试
根据不同的接口,设计测试用例,遍历所有接口并检查返回的信息是否与预期字段相符,有无缺少字段,有无错误字段,字段的数据类型有无错误。
2、流程测试
当接口测试通过后,相关的接口按照业务流程,顺序执行就得到了一条完整的测试流程,为了方便下一次使用,流程测试通过后需要保存流程。
3、交互测试
在页面上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操作,能跑通流程则测试通过。按钮点击无响应、点击重复和点击报错等均会影响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
4、权限测试
使用有权限和没有权限的账号分别进行接口测试和流程测试,检查系统权限设置是否存在问题。
5、角色测试
不同的角色账号路由菜单能否正确展示,操作按钮是否根据权限隐藏、禁用和激活。
6、压力测试
生成多种 UA 模拟不同浏览器访问,记录每一次接口的请求时间和响应时间,分析接口响应时间可以得出接口并发的最大上限。
7、性能测试
- 接口性能
多次测试求平均值,针对某个接口短时间内发起N次请求,记录好每一个接口的处理时间T,处理时间 HT = (T1 + T2 + ...) / N - 页面性能
首次绘制(First Paint,FP)#
FP 是时间线上的第一个“时间点”,是指浏览器从响应用户输入网址地址,到浏览器开始显示内容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浏览器第一次发生变化的时间。
首次内容绘制(First Contentful Paint,FCP)#
FCP(全称“First Contentful Paint”,翻译为“首次内容绘制”),是指浏览器从响应用户输入网络地址,在页面首次绘制文本,图片(包括背景图)、非白色的 canvas 或者 SVG 才算做 FCP,有些文章说 FCP 是首屏渲染事件,这其实是不对的。
可交互时间(Time to Interactive,TTI)#
TTI,翻译为“可交互时间”表示网页第一次完全达到可交互状态的时间点。可交互状态指的是页面上的 UI 组件是可以交互的(可以响应按钮的点击或在文本框输入文字等),不仅如此,此时主线程已经达到“流畅”的程度,主线程的任务均不超过 50 毫秒。在一般的管理系统中,TTI 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最大内容绘制(Largest Contentful Paint,LCP)
LCP(全称“Largest Contentful Paint”)表示可视区“内容”最大的可见元素开始出现在屏幕上的时间点。
首次有效绘制(First Meaning Paint, FMP) 废弃
FMP(全称“First Meaningful Paint”,翻译为“首次有效绘制”表示页面的“主要内容”开始出现在屏幕上的时间点,它以前是我们测量用户加载体验的主要指标。本质上是通过一个算法来猜测某个时间点可能是 FMP,但是最好的情况也只有 77%的准确率,在 lighthouse6.0 的时候废弃掉了这个指标,取而代之的是 LCP 这个指标。
博客园:前端页面性能指标(原文链接)
知乎:页面性能指标概述
8、兼容性测试
- CSS 样式兼容
某些CSS样式在不同的浏览器上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 JS 脚本兼容
某些JS脚本在不同的浏览器上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9、设计复现(主要是检查样式CSS,图片对应和质量,字体差异,文字错误)
10、用户体验
- 页面交互卡顿
- 操作、刷新和等待无提示
- 注意事项和数据来源无说明,自定义名词无解释
- 业务流程操作繁琐
- 大量信息不分类展示
- 创建实例填写的数据很多但又是不同类别的信息时,可以考虑分步创建
11、接口频率测试
针对某接口大量并发访问,根据接口的响应码可以判断请求有没有被处理,如果接口频率达到处理上限,请求将不再处理。
12、安全性测试
- XSS攻击
- SQL注入
- 敏感信息加密提交。比如(身份证号、邮箱地址、居住地址、手机号、银行卡、用户名和密码)
- 隐私信息*号处理。比如(身份证号、邮箱地址、居住地址、手机号、银行卡和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