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珺如钰
- 1 -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机。但是父母更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厉害的催眠师。你要做一个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催眠师,完全取决于你面对孩子时习惯说的语言。
孩子对于父母有种天然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你说什么他往往就相信什么。你当他是天使,他往往拥有一个快乐的灵魂;你当他是恶棍,他往往就喜欢干点坏事来引起你的关注。
你给孩子设定什么身份定位,他就相信自己是什么身份。我母亲从小给我设定的身份就是:有福气的人。除了我母亲经常念叨,“有福气”三个字已经扎根进我的潜意识里,连信奉唯物主义的弟弟偶尔也开玩笑这么说。
说起有福气的来源,我经常会忆起往事,我不知道母亲何时产生这种想法,是否从童年琐事中如此自信自己的女儿拥有好福气。但是母亲确实成功运用了催眠这一招。
- 2 -
大概一年级的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横冲马路,刚好是下坡的路,所以上坡的车往往看不到前面有人。我看到伙伴们都跑到了对面,我迟疑了几秒也冲了出去,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车,我记得非常清楚,黑色的小车。我跑出去的刹那才扭头往右看车来的方向,我当时是直接吓得站在路中间,脚完全不听使唤,站着不会动了,感觉鞋子被强力胶粘住。周围有人在喊。印象实在太过深刻。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两只手往后撑在了沥青路面上,这时候车子距离我大概2公分。幸亏司机踩了急刹车。
还有一次,还是小学低年级。我躺在两米高的栏杆上看天空,栏杆外面还是沙地,没有铺水泥。估计当时是看白色棉花糖样的云朵看得太惬意,“我翻个身吧”,现在还记得当时心里想的这句话。于是,我很光荣地整个身躯直直地翻下了两米高的栏杆。我只是感觉有点腰酸而已。父亲母亲差点吓坏,急忙找了一颗黑色的大丸叫我吞下,我感觉没事也害怕那苦味,最后药丸给贪吃的弟弟偷偷吃了。
弟弟小学的时候沉迷于学校门口的抽奖游戏,花钱买东西赢抽奖机会,但是他每次都抽不到什么奖品。那天他等我一起放学,我就顺手帮他抽了一个二等奖,一把仿真玩具枪,把他高兴坏了。我估计他也是从那以后开始,老感觉姐姐运气比他要好。
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我会经常捡到钱;和小伙伴和弟弟一起走路,就算钱掉到他们跟前,最后一般还是我捡到。长大了去市场买菜,卖菜的老板总喜欢找多钱给我,当然我一般会告诉他们。
虽然读书的时候不是特别努力,毕业的时候也是一般般,但是我还从来没有试过需要自己找工作,我做过的几份工作都是同学或者朋友介绍的。我这份工作刚辞职完,很快就有人介绍新的工作给我。
遇到的朋友和恋人都是不错的人,好像还没有遇到过特别差劲的朋友。我不知道是自己前世拯救了银河系,还是母亲经常说的那句“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起了作用,总之一切都还好。我更加愿意相信心理和语言暗示的催眠作用,一旦你相信这个暗示,你就会吸引和这个暗示有关的人和事。
或许这也是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心态好,就会吸引正面的人和物;你比较消极负面,围绕在你周围的一般也是消极的人比较多。我相信我是个有福气的人,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暗示自己:我是幸运的,这件事情很快就会解决。
这是母亲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 3 -
我有一个亲戚,很多年前离异,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20多岁,比较叛逆。听说小学开始就经常翘课不上学,偶尔还会偷钱打电动游戏。亲戚比较暴躁,所以男孩经常被打。越打,男孩变得越叛逆,有时候夜不归宿躲在网吧玩通宵游戏。
亲戚经常骂他没出息,这么小就偷鸡摸狗,你将来就是一个小偷。男孩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亲戚从小就给了男孩一个身份认定:你就是小偷。男孩也确实如亲戚所说,经常去偷东西,刚放出来几天就因为盗窃被捕。最后,男孩为了来钱快,还帮人接货(海洛因),第一次就被抓,直到现在还没被放出来。
父母就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你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所以,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生气的时候先保持几分钟的沉默,等待稍微平静的时候再说话,减少语言的杀伤力,就是减少对孩子心灵的赤裸裸的伤害。
父母就是孩子的催眠师,你给孩子一个什么身份,他就相信自己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缺乏了对孩子的身份定位。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寻找到自己童年时缺失的身份定位,可能终其一生,他都在迷迷茫茫中寻寻觅觅。
父母就是孩子的催眠师,用好手中的这张王牌,找到符合孩子特性的身份定位,孩子会受益终生。
End.
我是珺如钰,一起瘦身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