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一位朋友转发的一篇文章,《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看完后脑海里立即跳出两个字:色难。
什么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色难出自《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子夏问“孝”的道理:“怎样才是孝道?”
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曾是以为孝乎”,这是反问句。孔子的意思是子女为上人做事,有好吃的东西让父母先吃,难道这就算“孝”了吗?
孔子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不算,或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最难的还是子女对父母的脸上,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
就像那篇文中,父亲给儿子打电话送白菜,儿子却因工作上的事而显得极不耐烦,觉得白菜值不了多少钱,不想让父亲送。他的妻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对待你的领导一样对待父亲呢?”这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所以他那天对待父亲就像对待领导一样,倒茶,点烟,开车门。父亲面对儿子做的这一切,感到非常满足,感到好幸福,回家给母亲讲了好几遍。那些在领导身上不知道用了多少遍的动作,领导不一定记住,而在父亲那里做了一次,父亲就记住了。
做为子女,从小到大无偿的接受父母的关怀疼爱,而当我们长大了,他们却老了,腿脚不灵便了,爱唠叨了,虽然我们一直爱着他们,但很多时候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而疏忽了他们的感受。很多时总把那些负面情绪带回家中,有时候他们就成了出气筒。他们的唠叨听一遍两遍可以,听多了就会向他们大发脾气,真是惭愧,很多时候做不到和颜悦色的同父母讲话,这就是色难。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当你面对父母时,不嫌弃,不抱怨,想对父母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他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老了,有时候会糊涂,会唠叨,让我们会很烦,但是多想想长辈们的小时候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我们小时候都是被他们心肝宝贝的叫着,我们犯错了他们都是和颜悦色的讲道理给我们听。如今他们老了,其实就像小孩一样,我们也像哄小孩那样,就很容易做到了。
百善孝为先,所以真心爱 父母,就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孝。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都要把色难变成色悦这两个字,做到这两个字,父母们都会幸福快乐地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