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研还是工作?哦,你在间隔年!
留学文化日兴,间隔年的概念对大多数人而言,想必都不再陌生。但中国学生的间隔年,同鸡汤故事里,完全不一样。
抢不到乌斯怀亚的船票,也去不到联合国实习。当然,就算是在联合国驻华代表处度过间隔年,也无法拔除间隔年本身的挫败感。
间隔年,本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年份,多出没于本科及研究生入学前,主动选择暂停平铺直叙的人生,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踏入间隔年的中国学生,则多是被生活拽入深渊,但愿并非无穷无尽。这不仅是连续人生经历的隔断,更是人生中一道艰难万险过不去的坎。
考研没有考上?出国申请结果不理想?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直言惨败,不如拉起间隔年的遮羞布。
那么,这个群体生活状态如何?
考试党,可能选择回家同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或高效或散漫准备二战,也可能辗转于培训班与出租屋,守着孤灯燃烧人民币。
我身边的二战党,极少数,守得云开见月明,大多数,失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人咬咬牙,还要考,更多人,无声无息消失,再也刷不出朋友圈动态。
出国党,边刷语言边刷简历,语言可以用时间和钱慢慢砸,但刷简历的路途却不平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习生必须拥有学生身份。
几乎所有实习招聘帖均会明确表示,要求为某年级在校学生。我曾在某德系车企实习,查学生证是入职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虽说,有国际组织等替代性解决方案,一是数目着实有限,二是难免会有误伤。我有位TOP2学校的同学,生生因没有学生身份,拉扯数回,还是没能入职某基金会。
不论没有宿舍住徒增的生活成本,不论失去学生身份出现的诸多限制,不论孤军作战的彷徨、无助与颓唐,单单是生活空窗期的焦虑感,足以将我这样的普通人压垮。
高考分数低于你的同班同学,他们在哈佛、在哥大、在伦敦政经、在帝国理工,而你没有书读,躺在家里混吃等死,语言考不出,文书写不出,失学又失业,一败涂地。
他们问,您女儿在哪高就?母亲大人挤出尴尬的微笑,而我只想将好涵养抛诸脑后,甩脸色走人。好好好,您朋友,您朋友的孩子,你朋友的朋友,全站在人生巅峰,唯独你我不是。
不亲身体验,一夜夜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流眼泪的人,不会懂这种感受。你们最好一辈子也不要懂,这个世界真的一点儿也不温柔,你也不是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失败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在最该努力的时间节点,你都无法专注投入。寄期望于下一场,真是有够侥幸。与其用下一场失败来自证无能,不如转换方向开始新阶段。
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沉没成本已然沉没,机会成本还在继续。扯掉遮羞布,又是一条好汉。愿你不要经历我国国情下的间隔年,全力以赴,且战无不胜。
2016年将将好剩余100天,拨动刚刚开始的倒计时,我决定开启100天写作计划。去路崎岖,但求同路人,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