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还是吃麦造就了南北方人?70/71天写作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者托马斯认为,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是因为北方人吃麦南方人吃米。他发现在中国区分地域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以长江为界,北方和南方各种生活习惯,语言表达甚至价值观都有很大区别。他得出结论,长江一线是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分割线,长江以南种水稻,长江以北种小麦。种植的农作物不同,造成了南北方人性格上的差异。

水稻最早出现在东南亚地区, 在公元10世纪时,从越南被引入到中国华东地区,从此决定性的改变了中国南方地区的生产力和饮食习惯。在北方小麦一年一熟,一亩地大概能产出两三百公斤左右,而南方地区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一亩地能产出七百公斤左右,所以水稻被引入后,极大的提高了粮食的生产能力,推动了人口的繁殖。

中国在宋神宗时,公元1010年左右,中国人口超过了1亿。这与水稻种植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水稻种植与小麦种植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耕作体系,其中以灌溉方式和劳动力投入最突出。比如水稻是一种很挑剔的作物,稻田里必须有水,需要非常复杂的灌溉系统,农民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这一复杂的系统。到了农忙时,一个农民的用水往往会影响到邻近稻田的产量,就需要彼此协调各人用水和耕作日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地区就形成了协作与共同利益并存的集体主义大环境。

南方很多为抢水源而发生的械斗事件。

而北方种植小麦地区的农民就不需要这样。小麦长在旱地上,只靠雨水基本上就能满足生长所需的水量,不需要精心灌溉,这时候种小麦的农民往往不需要他人帮助就可以自给自足。

因此,托马斯提出一个大米理论,他认为中国南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差异很可能是种小麦和水稻造成的。水稻种植使得南方文化更倾向于整体性思考,会尽量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并互相依赖。而小麦种植的历史让北方人更倾向于个人主义,更加独立。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部分的人已经不再种地,但托马斯认为有父母长辈等长期影响的大米和小麦文化,已经像基因一样渗透到北方和南方人的血液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影响温度的因素(11个) 2 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11个) 3 影响气候的因素(4个)/...
    携喻阅读 1,308评论 0 2
  • 高中地理小包老师(2016.4月版) (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影响温度的因素(11个) 2 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
    携喻阅读 1,275评论 0 0
  • 21世纪是一个很浮躁很利益的社会,出门就会听到千奇百怪的声音,出门就会牵扯到利益,或者说是一种目的性,其实越长大越...
    王总家的1811狗宝宝阅读 248评论 0 0
  • 提起阿富汗我们能想起来的词汇就是死亡,贫穷,战争,塔利班恐怖分子。 新闻中时常报道的也是阿富汗战事。 可想而知生活...
    爱读书的仙女asd阅读 7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