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读每本书都会有种带入感,代替小说的主角演绎他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我对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不是当时阿富汗的惨状,而是小说主角间爱与赎罪的原因吧!
本书主要写的是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两人情同手足,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几人强暴的场景,然后一直为自己的懦弱自责和痛苦。他不敢面对哈桑,紧接着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东西而将它赶走。阿米尔一直活在愧疚中,他不能原谅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 20年后他再次回到阿富汗。意外中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此时,哈桑已去世。为了赎罪,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美国。我不知道一直懦弱甚至眼看哈桑被强暴却不敢上前阻止的阿米尔哪来的勇气回到混乱的阿富汗带走索拉博。要知道,他差点丧命。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勇敢、正直、善良的哈桑。天生兔唇的他没有对生活悲观,而是一直陪在少爷阿米尔的身边。不管是遭强暴、下身一直流血还是满是伤疤的手拿着追回的风筝讨好看着阿米,又或是在阿富汗暴乱时为阿米尔守着房子最终被一枪打死那个哈桑, 从头到尾他只说过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他以生命兑现对阿尼尔的承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他这样的人存在。从被强暴到被阿米尔赶走,他从未抱怨也从未怨恨过他。或许,哈桑的善良、正直也是我一直追寻的那个风筝吧!
索拉博继承了父亲善良,正直的品格,但我不懂的是为什么他要遭受这些折磨。阿米尔找到他的时候也遭受了同父亲一样的伤害,但他依旧不哭不闹,只是不停地说着自己脏。因为当时国家混乱,阿米尔要将他先送孤儿院一段时间才能将他带回家,而在孤儿院遭遇的一切让他无法接受,然后他在浴室用刀片自杀了。醒来他说的第一句竟是“厌倦了。”他希望回到原来有父亲、母亲和奶奶莎莎的生活,但这是不可能的,最后他说:“……希望你没有……我希望你让我留在水里……”看到这里我的心都快碎了,我不愿看到原来一个开朗的男孩变得没有一丝生气。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