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青秀山最高峰

我去攀登青秀山的最高峰,却一时想不起那处景点的名字,只好走向售票处询问:“请问,那个台阶又高又陡的地方叫什么来着?”售票员答道:“是箫台。”

箫台坐落于青秀山风景区中心区域的凤凰塔下,是景区中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走到景区入口,简介牌上记载:箫台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约四百五十年历史。其名来源于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相传泰青峰层峦叠翠、高耸入云,常有壮族青年与恋人在此吹箫对歌,动听撩人,引来凤凰和鸣,故有“吹箫引凤”之说。

古时人们为情而至,而我此行,却是为寻一段美丽记忆中的攀登。

二十多年前,我与妻子带着初长成的孩子来此登山。那时,我将这陡峭的石阶称为“天梯”,并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激励孩子勇往直前。孩子也真的拼尽全力,一口气登上了顶峰。

当年全家登顶的欢欣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而如今,登山道上只剩下我们两位老人的身影,伴随登山杖落地的“哒哒”声,在寂静的山中回响。孩子早已长大,在远方成家立业,再难有机会一同重游此地。想到此,不由心生感慨,恰如那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收拾心绪,继续向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牌坊,上刻“箫台”二字,两侧楹联写道:“揽月何难有志有为堪折桂,登天不易无私无畏可摩星”,细细读来,意境豪迈,令人振奋。

再往上,便是一级级延伸的石阶。我拄着杖,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约莫百级之后,已气喘不止,只得停下歇息。想起当年,我几乎一口气冲上顶峰,差点抢在孩子前头,还是妻子一声喝止,我才笑着识趣地拿“第二名”。

我一边缓步攀登,一边默数台阶。至顶时,共计二百一十余级。若按步梯房每层约十五级计算,箫台的高度,相当于十四层楼。年轻人一口气攀上十四楼尚且不易,何况是老人?十口气能登顶,已属不易。

不知歇了多少回,我终于再次站上顶峰。本想寻找记忆中的龙象塔——昔日立于山巅,登塔可俯瞰南宁全貌。然而今日,塔影已不复见。

原来,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龙象塔,因设计存在缺陷、景观效果欠佳、缺乏民族特色等原因,已于2013年被拆除。后将重建为凤凰阁,以提升其功能与文化象征。重建方案虽于2009年启动,2013年获批,却因种种原因推进缓慢,至今尚未竣工。

不见龙象塔,只在原址见到一方巨石,上书:“南宁市区地理最高点289米,青秀山最高峰。”

立于山巅极目远眺,远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近处是鬓边斑白的发丝随风轻晃。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登上箫台人已老,风景依旧这边独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