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大作业教师信息素养具备怎样重要意义
通过八月互加计划2.0的学习,受益匪浅!
我所理解的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是信息获取能力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 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资源筛选能力、资源组合能力、需要的新资源。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
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 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御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整合的主阵地在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 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方面的。主要是要具备确定评价标准的能力。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生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信息素养,已有的研究已经就其内涵达成共识,认为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修养和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既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同时又扮演着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作为知识传播者与信息素养教育施教者的角色。因而教师信息素养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个体信息素养,二是作为信息社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信息素养。前者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如前所述,主要包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与传播等能力,后者则是信息素养对于教师职业的具体化;主要由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与手段促进教学的能力、促进专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与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能力等构成。信息素养既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又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环境与模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授与技能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信息素养便是信息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则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唱主角的课堂教学环境呈现出多媒体化、网络化的特点,唯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日趋多元化,如课堂讲授、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等,这不仅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化,更决定了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确保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保障,也是决定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体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专业自我发展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尽管信息素养不是具体的信息知识,但它会指引着教师有意识地从各个渠道去探寻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资源,如随手翻阅的杂志、传统的图书文献、当代网络、媒体(如博客、网上论坛、QQ、微信)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新的气息,在信息素养的支配下,教师会自觉地收集、整理所遇到的有用信息资源以备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会在积累资源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具有了信息意识、增强了对信息的内在需求、提高了对信息的敏感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才具备了观念前提,也才具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基于对信息的充分掌握、开发,掌握和开发信息都需要一定的信息知识作为基本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时代教师获得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一个具有信息知识的教师,能够在发现信息之后,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储存;对于不完整的信息,能运用自身的信息知识快速地制定检索方案和路径,对信息进行追本溯源,检索和补充相关的信息;对于已有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与同行共享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要掌握充分的信息知识。在教师教育中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等使教师掌握信息知识。
赞
踩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求爱记
阅读 4723
离婚后的渣渣体验
阅读 2685
怎样拍好一张极简主义照片?
阅读 694
Kafka史上最详细原理总结
阅读 1200
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五种特质
阅读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