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公元前206至公元前205二年间事
概论:本卷以楚汉战争为主线,各历史人物及主要活动事件。
一、纪事
1.子婴降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至霸上,秦三世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绳),封皇帝玺、符,降轵道旁。诸将劝杀三世,刘邦不许。十二月,子婴被项羽所杀。
2.约法三章。沛公入咸阳,诸将皆争财货,独萧何先入秦丞相府,寻找图籍藏之,以此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秦宫之珍宝妇女,刘邦先意欲留居之,被樊哙谏“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后张良又以“助桀所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等语规劝,遂对入城士卒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话不多,理直)。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等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邦不王关中。
刘邦能克制已欲,又得萧何等人规劝,加之从善如流,大获民心。
至于彭城兵败,楚骑追之,推堕二子。实则为帝王之吝寡,常情所不耻。
3.项羽坑杀20万秦兵。杀降兵乃兵家大忌,凡此者无有善终。《鉴》记藉所过无不残灭,此死因一焉。鸿门宴以妇人之仁纵虎归山。杀秦子婴,烧阿房宫,掳珍宝婦女,都彭城。且大言不惭,曰:“富贵不归故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言其“沐猴而冠”,果如也。一怒煮韩生,再怒烹王陵母。尽逞匹夫之怒,无王天下格局,小家气尽显。
4.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立西楚霸王。小惠则贱使,大功则“忍不能予”,分封不公,为诸将离心作乱埋下祸根。刚愎自用,致天下良才纷纷背离。韩信、陈平、张良皆先仕楚,终是投刘,可见一斑。
5.韩信忍得袴下之辱,终得拜大将军。萧何月下追韩信,留下一段佳话。然仅听萧何言,对一个起初藉藉无名之人,即拜大将军,绝非常人敢为,唯刘邦也。后刘邦评萧何为“猎人”,真是知人善用啊。
6.扬长避短用陈平。陈平,少家贫,爱读书。陈平亡归汉。周勃、灌婴劝刘邦:平虽美如冠玉,然盗嫂、受金,不能用。邦信“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拜平为护军中尉,相当中军监察部长。历史证明,刘邦是正确的。陈平可以说是保续了刘家江山。后来的计逮韩信、解平城之围、平诸吕之乱,都非陈平不能成也。
二:名典
1. 鸿门宴 :楚国上将军项羽,降服了秦将军章邯,指挥大军进取秦都咸阳。殊不知沛公刘邦已兼程改道,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也带着自己的队伍赶往咸阳,却被挡在了函谷关外,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进驻咸阳。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抵挡不住,弃关而逃。项羽指挥大军一路追到新丰,在鸿门设下大营。
此时,刘邦的下属曹无伤叛变投敌,对项羽说,刘邦想称关中王。愤怒的项羽下令,第二天一早诸侯联军吃过早饭就对刘邦部队发起总攻。
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说,刘邦本为贪财好色之徒,进入咸阳之后,他的行为有些改变,不近女色,不敛钱财,可见他的志向不在小,有野心,必须趁他羽翼未丰时把他消灭掉。如果听任他发展壮大,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张良是好朋友。他偷偷地跑到刘邦军中通知张良逃跑避难。张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刘邦为了拉拢项伯,和项伯订了姻亲。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见项羽。刘邦恭敬地对项羽说:“我从来没有在关中称王的打算,我只不过是来为将军打前战的。”项羽见刘邦这样说便在鸿门设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于是范增便找来了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让他假装在酒席上舞剑,趁机杀掉刘邦。项庄依计行事。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真正用意,也拿起一把剑和他对舞,以保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危急,就跑到门外对樊哙说了里面的情况,樊哙急忙拿着剑和盾进入营帐来保护刘邦。项羽问这是谁,张良说是刘邦的车夫。项羽见樊哙是个壮士,就赏给他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樊哙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项羽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鸿门。与此同时,张良奉上一双白璧和一双玉斗,分别献给了项羽和范增,项羽收了白璧,只顾着赏玩物件,不理其他。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得粉碎,愤愤地说:这小子不能成大事,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啊。
“鸿门宴”是个危机四伏的宴会,但刘邦终因张良之谋和樊哙之勇得意脱险归去,这显示出了刘邦集团高超的管理能力,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为日后的胜利争取了时间。
2袴下之辱 :韩信未得志时,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3.萧何月下追韩信 :楚汉之争中,韩信曾经投奔项羽,项羽只让他当了个小官,于是他就走了,他又投奔了刘邦,刘邦也只让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要砍头,韩信大声呼喊:“刘邦要统一天下,为什么要杀壮士啊?”这时刘邦的一个部将听到了,认为韩信是个好汉,就救了他,让他去当一个管粮草的小官。萧何在听说了他的事情后,找他谈话,觉得他是个奇才,屡次向刘邦推荐他,刘邦却不听。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在去封地的路上,好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心想萧何几次推荐自己,刘邦都不重用自己,在这儿呆着也是没有前途的,也悄悄地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来不及向刘邦汇报,就连夜去追赶他。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丞相逃跑!”刘邦大惊,没有了萧何,他就少了一个出谋划策的人。
萧何总算将韩信追了回来,便来见刘邦,刘邦又惊又喜,骂道:“别人逃跑也就算了,你是丞相,怎么也跑了?”
萧何道:“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逃跑的人那么多,你不去追,单单追韩信,这是为什么?”
萧何道:“别的人都是些一般的人,不要紧,可韩信却是天下无双的帅才。您要是想永远在这里当汉王,那就用不着他;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一定要重用他,现在就看您准备干什么。”
刘邦道:“我当然想统一天下了,谁愿意呆在这个地方?”
萧何道:“那您就得重用韩信,要不然,他还是会走的。”
刘邦就想把韩信叫来马上封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您平常就不大讲礼数,现在您要任命大将军,可是一件大事,那您得挑个好日子,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才行。”刘邦就答应了。
其他的将领们听说要任命大将军,都高兴得睡不着,一个个都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当上大将军了。谁知到了那一天,任命的大将军却是不起眼的韩信,全军上下无不大吃一惊
4.沐猴而冠: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韩生说:“人们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三:名句
1.富贵不归故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某种语言行动表面上看来没什么,实际上暗中是有所图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