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娘:杨花点点满汀洲,柳丝袅娜垂岸头。春光洋溢春溪水,春意阑珊更惹春愁。水中鸳鸯并翅儿游,岸边兄妹并肩走。却缘何有缘邂逅,难偕凤鸾俦?
赵匡胤:杨花点点满汀洲,柳丝袅娜垂岸头。春光点缀山河旧,春意阑珊更惹国愁。云际鲲鹏展翅翱游,天下英豪四海奔走,大丈夫满腔热血与世共忧。
这段曲牌应该是叫逍遥乐吧?听的是音配像,侯永奎先生唱的赵匡胤,非常好听。抱歉赵京娘是谁唱的不记得了。
同样的曲牌,男女主分别唱来,开始貌似相同,后来的感情就相去甚远,一个是儿女私情,一个是鲲鹏之志了。这种对比独具匠心,词句也很雅致,可惜现在喜欢的人不多了。
当时听的就是一折,后来看到整出戏的介绍,说的还是赵匡胤早年因命案在身,远走天涯,偶遇被土匪劫持的赵京娘,并搭救了她。因怜她一人离家甚远,不远千里将她送回家中。途中赵京娘对搭救自己的恩人暗生情愫,各种明示、暗示,奈何赵匡胤心中有更远大的理想,不能接受这份感情,在送京娘到家后决绝离去。
本来以为戏到这里是挺好的了,后来知道京娘回到家中,被各种怀疑与赵匡胤有肌肤之亲,最终为自证清白毅然自尽,后被赵匡胤在登基后追封了个名分。
看了全剧的介绍,顿时觉得很堵心。
赵京娘为什么要死,据说是因为人言可畏,因为要自证清白。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北宋初年貌似还没有那些程朱理学,民风还是比较开放的,我觉得不见得真的因为一路护送就怀疑了吧?估计是后来人编故事的时候才觉得他们这样不清不楚,必须要以死明志。
再想一层,如果对方不是赵匡胤是不是京娘就不必死了?因为赵匡胤是皇上,和皇上有过那么点儿暧昧的女孩子怎么能再喜欢别人,再嫁给别人呢?所以她就是比较适合死了!
希望历史中真正的京娘是活了下来,并且得到自己的幸福了的!也希望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少些这样无厘头的贞洁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