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30岁,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文:韫言韫语言

第一批90后,已经30多岁了,大部分人是上有老,下有小,可能工作也到瓶颈时期。

而我作为刚过30岁大关的妈妈,因为怀孕生子,工作差不多停了一年多,期间只做文字工作,不承担任何项目。

当产假休完后,正准备在工作上奋起直追,可是却遇到公司空降的政策:刚过30岁,如果没有晋升到管理级别,那么以后就与管理级别无关。年龄成了硬性指标,无关能力和学历。

因为怀孕,那一年的绩效考评是C,公司规定,得C第二年不能晋升。等熬过第二年,我已经快要逼近30岁大关,可以预见我的未来与高层管理已经无缘了。

曾经的我工作丝毫不输于任何优秀的男生,虽然是本科生,但是能力比同办公司的研究生还要厉害。

曾经,我的领导对我说,我和另外一个女同事(专业对口的研究生)是我们整个大项目组最有希望晋升管理层的人。

我因为怀孕生子,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而那个女同事比我大两岁,虽然结婚比我早,但是一直没有要小孩,所以,她去年就升组长了,是我们楼层唯一的一个女组长。

而我,因为年龄限制,已经与管理级别无缘。虽然技术级别升了,但是心中一直有遗憾。那种遗憾和求而不得一直隐隐地折磨着我。我焦虑,我觉得我的人生一眼就望到头了。

我想辞职,偷偷面试过两家公司,但是因为性别歧视,别人都没要我。虽然我的工资还可以,但是我觉得前所未有的迷茫,工作也失去了激情。

迷茫,焦虑,生活的压力让我不能辞职,有时候,偶尔的坏情绪还会对着孩子发泄。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有选择家庭,我的生活会不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事业有成的职场丽人!

每当我有这种坏情绪的时候,我都会唾弃我自己,不要把孩子当成你无能的借口!我深知,我的情绪生病了,我需要做点事来改变自己。

于是,我遇上了写作,每个月都在看书和写作,我又变得忙忙碌碌,再也没空焦虑了。

陈婕君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里面说: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自我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

是的,因为怀孕生子,我的事业平衡被打破了,所以我恐慌、焦虑。

在我情绪低谷时期,我遇到了写作,我开始看书,开始慢慢与自己和解,也在慢慢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虽然不能当领导,但是我可以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因为没有管理团队,我工作之外的时间变多了,我可以好好陪伴孩子;当孩子睡着后,我可以看看书,写写文字,享受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是啊,我们前期所遇到的不公和苦难,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恩赐。外界的阻力打破了我们思想上固有的壁垒,我们才能尝试更多,拥有更多选择。

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写道: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并不是监狱的围墙,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和习惯。

有人说,30岁是一个分水岭。往前走,到了中年;往后看,每天都是青春。

刚经历30岁大关的我我不太同意这句话,对于正在路上奋斗的人来说,无论多少岁,都是青春;对于浪费时间的人,他早就步入了中年。 因为有人20多岁就死了,80岁才埋。

30岁,我们焦虑很正常,而打败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去做那些让你觉得焦虑的事情。

因为去做,去干,总比等待要好。我们如果不用尽全力飞翔,必然就会被卡在瓶口,出不来了。打破中年危机的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持续不断地突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面对焦虑,不要怕!

焦虑是一件好事,就像发烧一样,是免疫系统为了保护自己在和病菌打仗。如果从这一角度理解焦虑,就会发现焦虑就好像一个聪明的报错工具一样,能够提示人们哪里出了问题。

而我们逃避焦虑的行为会进一步导致焦虑和空虚。要知道,真正能够处理情绪的活动会让人事后感到充实和满足,不管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都不会为此感到空虚和自责。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成熟的,才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逃避。

3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苦难是对生命的赞美,就算到了低谷,人也会有出路,只要一个人还在路上,还在勇往直前。20多岁受的苦难,都是为了今后,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30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只要我们永远保持学习,就不会老。虽然我们无法阻挡时光流逝,但我们可以让心灵保持年轻。当我们不学习的时候,不进步的时候,我们才老了。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路上的人,永远不会苍老;一直在进步的人,也不会衰老。而30岁,或许人的巅峰才刚刚开始。

我是@韫言韫语�,你遇到中年危机了吗,你会焦虑吗?或许陈婕君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