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师,在一个清凉的夏日的黄昏相遇在成都这座慢节奏的城市,我们有理想、我们有激情,我们怀揣着一颗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相聚在问对的大舞台,探讨教育的哲理,回到儿童回到原点,共同开启智慧与信念的大门。
本次外训共持续7天,每一天的安排都很充实,我们时而聆听耄耋老人的肺腑之言,时而感受文化名人的艺术熏陶,时而品悟一线名师的教学真言,时而来一场民谣与诗词相结合的音乐盛宴。七天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们每天都能沐浴在春风化雨般教诲之下,各有所获。
总的来说,问对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更丰富的教育交流圈。参与培训的老师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语言和教学模式以及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让我大开眼界,不知不觉中就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了思考:我该如何做教育?我该如何对待我所教的孩子?另外,也从教育同行身上学到了一种求真的态度,一种批判的精神。
第二个感触颇深的是问对组委会贴心周到的服务,快速及时的反馈。每天结束学习后,会务组工作人员都会在当晚推送整天的课程回顾,其中包括课程内容,学员互动内容,导师说以及学员说等等,十分详尽。会务人员对于学员所遇到的问题也及时给予回应和解答。期间,我多次请求工作人员单独给我们照集体照等,均得到较好的回应和答复。
第三个感受是问对有问有怼,有灵魂的洗礼更有思想的碰撞。本次培训过程颇不平静,甚至发生过大量学员与导师“碰撞”的不良现象,台下的老师觉的自己花了那么多的钱,确听了几场毫无意义的讲座,而后引发了一场大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充当看客角色,但心里想的其实跟其他学员差不多,也是不服气。不过李勇校长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我们遇见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或事物时,最好的态度是接纳他并且思考他能对我的生活和工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因为自己的无知就排斥这个学习的过程,那必将会得不偿失。此后,会场也不乏激烈的争辩,但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下。
总的来说,问对聚集了大量一线专家、名师名校长以及创新教育者,传递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书育人的理念。这次活动邀请了一些我很喜欢的老师,比如说晓燕老师、陆枋老师、魏勇老师、梁俊老师、纪现梅老师等,从这些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他们传递给我的方法和理念促使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追寻一种更好更优雅的教育人生。
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次培训有许多地方还能做的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安排单调,部分学者所讲授的内容不能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需要。本次培训的形式以培训讲座为主,活动参与式的内容较少,有些导师讲课定位不清晰,让人昏昏欲睡。
2.分组粗暴且没有团队建设,导致小组内的成员互动交流不足,参与活动不积极。培训见面会有近一半人未能赶到现场,但主办方通过抽签确定了11个组,之后再也没有强调过小组的讨论合作,只让我们最后以组为单位上节目,所以最后联欢会时,400多名学员只有一百来号参与节目和想看节目的人留下来了,大部分人都走了,排练时人数也特别少。
3.部分细节显示问对这个组织存在人员调配不足,组织经验缺乏的问题。比如有一天安排的内容是人文行走,完全没有人组织,也没有总结,最后就是小团体的自助游。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学员与老师起冲突,联欢会中多次出现音乐问题,音响问题等。主办方与导师沟通不足,很多导师讲的不是我们想要的。
最后,还是要衷心感谢我可亲可敬的大组织,感恩在背后默默为我们付出的全体工作人员,因为有你们做我强大的后盾,无论远方多远,未来始终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