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简书___为百年前那株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六出不至江南地,只有霏霏雨。昨日,和分湖诗社各师友冒雨前往袁家浜、叶周村探梅。事先不知老友梅子也去,途中遇之,高兴之致,缘深致此,到哪都能相逢。

        还没迈进灵芬馆,浓郁的花香便扑鼻而来,醉了醉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哪,或低眉,或昂首,有娇羞半遮颜,有秋波频频送、、、玲珑如冰魄,我一杆拙笔,又怎么能将她描绘?遥想200多年前郭麐曾和谁在这梅树下唱赋声声,煮茗夜话?他可曾想到沧海桑田后这树梅花依然香如故,多少人为寻一缕梅香穿梭在幽幽的巷弄。 

    张老师昨晚就发来七绝五首,对张老师真是佩服得无以复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探        梅

  文/张建林

(一)

结伴分湖赏蜡梅,喜人秀色撞心扉。

袁家浜畔江南雨,今夜春风入梦来。

(二)

依然妩媚旧时梅,古韵清风满树开。

一样窗前好颜色,今朝细雨美人来。

(三)

缕缕清香扑鼻吹,寻芳犹见数枝梅。

老街冬日温柔处,我把春光写出来。

(四)

江南绝唱是冬梅,老宅春光昨夜开。

吟罢新诗犹未尽,雨中美景在窗扉。

(五)

灵芬馆里数枝梅,景色无声照眼来。

一片江南风韵好,乡愁乡梦醉心扉。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采桑子.灵芬馆探梅

  文/絮飞儿

携风沐雨灵芬馆,古巷深深

香有余音,未见梅兄醉已侵。

玲珑不语娇羞溢,独自哦吟。

欲上前擒,唯惧頻伽将我寻。

    (注:頻伽,郭麐号  即灵芬馆主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离开灵芬馆,便驱车前往北厍叶家埭叶周村的午梦遗址——才女叶小鸾故居。叶周村枕河而居,岸边泊着一叶叶小舟、、、、、、

      原以为梅花都大同小异,然而并非我所想,午梦堂的梅花跟灵芬馆的梅花大不相同,午梦堂的梅花红蕊尖瓣、灵逸出尘,据说是叶小鸾亲手植下,距今394年,然而一代才女小鸾在17岁出嫁前病逝、、、、、、她几度看过自己种下的花开,几度闻过这花香?又曾几度在花前吟哦?几百年过去了,看花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可还寻得见她的一缕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卜算子.寻芳午梦堂

文/石爱芝(絮飞儿)

沐雨绽枝头,点点含春蕊。

结伴寻幽午梦堂,一睹琼章媚。

当年种梅花,得闻香几次?

月影携芳绕竹林,径舞霓裳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早,梅子也发来七绝一首,与我分享交流,原来,梅子的诗是这般隽永:

午梦堂探梅

文/高雪梅

故园冷雨寻芳迹

疏影楼中有俪魂

前世几多风韵事

痴人探梦叶周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