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火星探测的“超级2020”

      平均每26个月才有一次地球奔向火星的时间窗口。从上一次的窗口时期2018年5月到现在的2020年7月,两次窗口之间已经集中了六次发射与十个探测器,堪称人类有史以来火星探测最为密集的时期。

      美国计划发射的“火星2020”着眼于未来,计划开展一场时空接力赛:采集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存储起来,等到过一段时间火星探测器再将它们取回地球,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保障。“火星202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取大气中的氧气,这项技术对未来登陆火星的宇航员很重要。如果有关技术取得成功,不但能发射更大、更复杂的探测器,还更有利于以后载人飞船降落技术的开发和成熟。

2020年7月,阿联酋研发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将按照计划搭乘日本的H-2A火箭升空。“希望好”是运行在火星轨道的紧凑型探测器,将环绕火星进行四年的勘测任务,绘制火星详细地貌和大气变化的情况,期望解开火星上水源消失的原因。

      而这个新窗口期里,中国也将在火星探索上开启全新征程。2017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健就中国火星探测发表了意见。他表示:国内航空航天有关部门现正在进行火星探测的研制工作,预计2020年将发射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经过7个月的飞行,于2021年到达火星进行科学探测。他还说,这次任务当中将完成对火星的全球观测,这也是世界的第一次观测。
中国火星探测任命为“天问”,旗帜屈原的《天问》。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这三个重大的任务,这是世界航天史的首创。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是首次搭载三套不同目标的设备,一次发射任务就能完成多种不同需求的发射计划,火星轨道卫星枪与火星地面的火星车联合进行任务,完成火星上的地貌、大气、环境和磁场多方面的数据资料收集,这种空间与地面立体配合的方式将于其他国家探测收集的资料更为详细。相信“天问”系列,会带着先人的精神,面向未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