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注意什么?

一、孔子对于他一生的论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

二、孔子认为做学问最开始一定要学习正统的、正确的内容。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攻击那些异端学说,他的害处也就停止了;还有一种解释是说,攻读异端学说,他的害处是很严重的。“已”理解为语气词。

三、在学习和就业之间,孔子认为不能在没有学有所成时就过早的踏入社会。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这是正面的例子,对于自己的才能不自信,认为自己应该多 学习再出仕,不能急于求成。反面的例子则是子路。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先进篇》

应该是这样的

子宫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四、对于人的一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戒之在得:能力经历能否胜任;年老了,还在其位不愿意让出来,是要不得的。更不能因为要在其位不久了,便利用其职位捞一把,更是要不得。

三戒:其实人生是要养气,年少时养元气、中年时养和气、老年则要养正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