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气度独步天下,睥睨一切。
与此相反的是,自信宏丽的大唐王朝,她的诗歌最初却是纤弱的、浮艳的、是续接在南朝和隋朝纸醉金迷的宫闱岁月上的。
人们称这种诗为“宫体诗”,“绮靡浮艳”是它最概括的特点,初唐诗也被深深地打上了这样的烙印,直到唐王朝建立将近100年后,这个烙印才渐渐淡去,洗净铅华,迎来她的全盛时代。
因此,当我们追溯唐诗的时候,有必要先寻一寻宫体诗的踪迹。
1
相传,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4岁时读书就能够过目不忘,6岁就能写文章,他读书能够十行同时读下去,“十行俱下”、“一目十行”就是说的他。
他的父亲梁武帝很高兴,觉得这个儿子就是他们家才高八斗的曹植,因为长子去世,于是立萧纲为太子。
萧纲的诗文辞采华美,自称有诗癖,居于东宫的他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一起吟诗作赋,过着优闲享乐的宫廷生活。
宫体诗就肇端于此,因为居于深宫之中,华堂绮院,养尊处优,他的诗也是柔弱娇贵的。
他从来没有走出宫廷这个小圈子,他写的诗不外乎宫廷里的优游亨乐、飞觞醉月;写得最多的则是女性,描写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柔靡轻艳,甚至还有艳情诗,萧纲曾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除此之外,这些诗还注重辞藻、对偶和声律,雕琢堆砌、绮靡浮艳。
梁朝仅历时55年,最终梁简文帝被害而死。南朝这些偏安一隅的王朝国祚都太短,那是一个热衷于杀戮和争逐的年代,兴亡荣辱只在一瞬间,声色娱乐、纵情欢歌成了苦短人生的一种安慰和寄托。
2
梁灭陈立。陈后主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他自小养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有着很好的文化修养,无论诗赋音乐都擅长,梁简文帝的宫体诗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他不理朝政,身边聚集着大批御用文人,宠爱贵妃张丽华,每天同这些人赋诗纵酒、夜夜欢歌。百官的启奏,都是张丽华坐在他的膝上共同决定的。
当隋文帝的军队大举南下,他依然以“长江天堑”、“王气在此”为词,继续淡定地纵酒歌妓,赋诗如故。
《玉树后庭花》、《春江花月夜》都是他写的,特别是《玉树后庭花》,是出了名的“亡国之音”,是后世箴规讽谏的反面教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点的就是他的名。
最终,隋军在宫里的一口枯井中活捉了藏匿其中的陈后主和张丽华,陈朝宣告覆亡。
3
隋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这样一举灭掉。
他的儿子隋炀帝是个更加荒淫无度的帝王,较之陈后主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也喜欢诗文,尤其是从梁陈一路继承过来的宫体诗,于是宫体诗又一次得以在隋朝的宫廷里蔓延。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他的属下缢死在江都宫,同年,大唐帝国建立。
你很难想象,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无比气魄和胆略、号称一代英主的李世民,他对文学的审美却是纤弱的、绮靡的,他喜好从南朝一路流传下来的宫体诗,以至于闻一多先生说他有着“双重人格”。
太宗对诗文的喜爱是有目共睹的,在他还是秦王时,就在自己的秦王府里设立文学馆,召引十八学士。但这时候,文学更多的是他蓄养势力的幌子,十八学士主要是他政治上出谋划策的智囊团。
待即位后,太宗又在殿左设置弘文馆,招揽四方学士,每天和学士们讨论经义、赋诗游宴、酬唱庚和。
朝廷里的元老重臣,诸如虞世南、杨师道、李百药、魏征等,都是他身边的宫廷诗人,他们也是经历陈隋几朝一路走来,诗风也都受到过梁陈宫体诗的影响。
于是,梁陈余风再次在初唐的宫廷里弥漫。
对于宫体诗,其实太宗君臣们也有过反省,只是一时半会还真改不过来,这样的诗风一直在后来的高宗、武后、中宗等手中继续流传,涌现出许多宫廷诗人,比如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上官婉儿等。
同时也有一些反对绮靡诗风、致力革新的诗人,比如初唐四杰、陈子昂等等,直到经过将近100年的蜕变,这样的革新才完成,迎来盛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