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试错,在试错中寻找前行的方向

文/端银

五月,我开始陷入了个人成长的瓶颈期。写字写不好,读书读不进去,就连成长的方向也迷失了。

自去年9月份决定跨专业自学营销到今天为止,为了找到职场前进的方向,我做了许多的尝试。我先是到图书馆里边读了许多市场营销类书,到后来又参加了中国营创学院的培训,再到本月学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而在个人成长方面,我同样做了许许多多的尝试,学口才、学读书、学思考、学写字......

然而,我付出了如此多的精力与汗水,仍然很迷茫。五月,我读了很多本书,给我带来许多的启发。特别是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于是,我尝试着去剖析自己,最终发现自己的目标太多,学习的东西太杂,导致学习与实践太过于肤浅。因此,我做了一个回顾,事实真的是如此。

1.写字

针对上一个月的反馈,我在本月里明显减缓了写字的速度,仅写了12篇文章。至此我已经尝试写了100多篇文章,而伴随而来的写作瓶颈期也到来了。于是,为了突破写作瓶颈,我决定参加了一个文案培训。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堂带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具体请看分享《一堂价值60000块的文案课,教我的6条人生至理》。

五月作品

参加了培训课之后,我开始突破写作的瓶颈。至少在构思上,会尽可能地去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文案写作的7大步骤、文案开头以及走心文案的干货写法。在学的同时,我也尝试着去应用,写过的3篇文章均上了简书的首页。

在学习中,我根据自己的写作实况,正尝试着在文案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上个人的因素,以此来完善我对文案写作的知识梳理。后期,我也会针对这样的知识梳理专门做一个分享。

2.读书

目前,读书是我获取知识的第一大来源。五月定了一个目标,读了5本与微营销相关的书籍,尝试去一个主题阅读,专门研究微信营销。尽管尝试失败了,但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发现自己对新媒体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喜欢上了新媒体的玩法。

五月书单

除此之外,还读了6本关于成长类的书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和《思考的技术》。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我就学了大卫•奥格威对新入职场年轻人的忠告:“别急着成为客户主管,要先成为专才。

就是这句话让我潘然醒悟:“为什么我要给自己定那么多的学习目标,学习那么多而杂的知识?其实我可以聚焦在一两件事儿上,将它做足做精,成为专才的。”嗯,我必须要这么做。

而另外一本书《思考的技术》则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去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发掘问题的本质,解决实际问题。读完后,我总结一下逻辑的思考不外乎以下的流程: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实地证明假设—提出解决问题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读书也是一种尝试,只有多读,才能发现你真正需要的书。好书多读,哪怕从书里只学到一句话,那也赚够本了。

3.培训

五月,我主要参加了两个线上培训,一个是Frank老师的文案培训,另一个是萧秋水老师等人开发的微信运营课程。

花了500块参加这两个课程培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可以在向他人学习中快速突破你的瓶颈期。通过投资成长所获得的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预期,但前提是你得去行动。否则,会落得浪费时间与烧钱无益的下场。

有时候,尝试花钱买他人的经验,向他人请教,会让我们少有弯路。还是那句话:“懂得为成长而投资,就能获得成长的加速度。

4.活动

为了感谢读者们对我的支持,我尝试着策划了一个回馈读者的小活动《我想为你做点实事儿》,为读者大人们做三件实事儿,带领三位读者一起成长,教他们培养写作的习惯。

与读者大人一起成长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三人都有持续的行动,因此也各有所获。与他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成长这件事儿确实不易,一个懒惰的念头就足以毁掉前期所有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面临着许多成长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掉这些问题,会导致阻滞不前。我和我的小伙伴左思都犯了同样的问题,目标太分散。幸运的是,通过反馈,我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看,正是因为这些试错,才让我们学会了反馈,学会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五月,感谢自己的尝试,也感谢这三位读者大人的陪伴,与你们一起成长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5.六月计划

逝去的五月,不断的试错,让我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接下来的六月,我将重新调整航线,朝着专才的路线去成长。

在学习上,我会聚焦在文案写作与微信运营这两件事儿上,持续写字、读书与思考。六月我将继续打磨文案写作技巧,尽可能在六月份做一次分享。另外,每天学习一点微信运营技巧,做好每日成长记录。最后,我决定在六月份为一家名企做一份微信运营提案策划,以此作为实习求职的敲门砖。


总结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你的方向错了,努力也是白搭。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谁又会告诉你那条路是对的,那条路是不适合你走的呢?

谁的青春不迷茫?你要敢于跨出第一步,敢于在试错中寻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