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这一点我以前从未怀疑,但是现在这个观念有那么一点点松动。
图片发自网络
第一次产生怀疑是听到刘润老师讲的“节约悖论”这个概念:居民越节约,国家越贫穷。三观尽毁啊,有木有?
一个人节约,就是减少支出;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那么他也会减少支出。如此循环往复,整个社会的收入都减少了。这就是节约悖论。
当然啦,节约悖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家们本身,就吵得不可开交。节约悖论的反对者认为,一个人节约并没有把钱放在家里,而是放在银行,银行会用储户的钱,用于投资,投资也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不过,节约悖论给人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路,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我猜,节约悖论也应该不是提倡浪费,任何时候浪费都是可耻的。节约悖论只是提倡消费,可以铺张一点,但是也绝不能浪费。
后来听到李笑来讲的关于花钱和挣钱的关系,非常有意思。有的人挣钱是为了花钱;有的人花钱是为了挣钱。
挣钱是为了花钱的逻辑是“等我有了钱我就……”不仅使人想起了一段相声:等我有了钱我就吃早点,鸡蛋灌饼放三个鸡蛋。
花钱为了挣钱的逻辑,是我读了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以后,才真切体会到的。任何一个商品,都凝结着别人的劳动时间,也就是说,购买的任何商品的本质,都是花钱购买了别人的时间,从而节约了自己的时间。
没有人是能通过省吃俭用获得财富的,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才是获得财富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