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绘就两岸融合发展新图景

春潮涌动海峡岸,融合发展正当时。在国务院台办最新发布的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更触摸到了"两岸一家亲"理念在八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这片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热土,正在用制度创新的钥匙打开融合发展的大门,以先行先试的担当架设心灵契合的桥梁。

制度创新破冰,打造台胞"登陆"首选地

福建在全国率先推出台胞注册企业"自助快办"系统,让台胞证与大陆身份证实现同等效力,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改进背后是治理智慧的突破。在平潭台创园,台湾青年创业者只需扫码就能完成企业注册,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从工商登记到税务申报的"全托式"服务。截至今年2月,示范区新设台资企业同比增长43%,这样的数据印证着"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到"应通尽通"的转变。当制度藩篱化作通途,两岸融合发展的脚步自然势不可挡。

产业耦合共生,构建命运共同体新范式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台湾工程师与大陆团队正在联合攻关5纳米芯片封装技术;宁德时代与台湾电池材料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形成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价值链重构的化学反应。福建创新推出的"产业链链长+台企专员"制度,让两岸企业在技术标准、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等领域实现深度耦合。当台湾半导体设计能力遇上大陆制造优势,当闽台现代农业技术碰撞出智慧农业新火花,两岸经济合作已升维为命运与共的生态构建。

文化基因解码,激活心灵契合密码

在泉州开元寺的千年古榕下,两岸学者正携手破译"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密码;龙岩客家族谱馆里,台湾同胞通过数字化族谱寻根问祖。福建创造性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将闽南红砖古厝、妈祖信俗、客家土楼等共同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纽带。第十届海峡论坛期间,"跨越海峡来乡建"活动吸引200多位台湾乡创人才参与闽西乡村振兴,他们在改造土楼民宿时特意保留"出砖入石"的工艺细节,这种文化自觉恰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佳注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