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随意找到这个片子,因着在短视频上看过片子的推荐,选取的是影片最后的一个破地狱的片段,玥儿的破地狱片段,很有张力,很有神秘力。就点开,从头到尾看了。
香港的片子,印象中警匪片是真敢拍真敢演也很吸引人。这种生活片,一开始就显得有些沉闷,甚至会感到有些琐碎无聊,基本就是生活的小冲突小片段来拼凑出来的一个人剧中人物的一生,一个人的夜晚,一个人的观景,一个人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情绪,再结合电影的事例,慢慢地看进去了,慢慢的开始同理,一切的情绪在一个个因缘合和的情况下产生又幻灭。幻灭又生发。最后结尾后,唯留一声叹息吧。
道生:
五十多岁,交往一个女朋友美玉,但未结婚领证。年轻时做过诸多营生,混口饭吃,最后在婚庆行业落定经营,口罩三年,市场急剧衰退,将房子抵押,苦撑两年,最终还是破产,如今无以为生,每月都有 高达十万的贷款要还。 可谓是压力巨大。 影片中他在跟随做丧葬的明叔第一次经历过一场 起骨的法事后,那恶心的劲头导致连饭都吃不下,但是他说:“最害怕的是穷气”。 因着女朋友的介绍和帮忙,他从婚庆行业直接转到丧葬行业。 跨度不可谓不大。就象他讲的那样:活人的钱赚不到,就改赚死人的钱。毕竟要先赚钱呀。生人活着要钱呀。
生活的压力让他特别勤奋,他努力学习,学习如何做一名好的“行街” ,他学习化妆,学习为往生的人穿衣,学习如何和搭档好好相处。学习如何创新多赚钱。这个演员浑身溢出一种特别真实接地气的底层讨生活人的不容易,委屈求全,同时又有他自己的观点: 比如:超度不单单是指要超度往生的人,更重要的要超度活着的人。
他会将进价8块的东西卖给客户45块。
他会为了多赚点,给客户量身定制,结果弄巧成拙。
他会体会母亲的不舍,接下人家都说疯女人的订单。最后这位母亲感谢他没有把她当成疯子,成全了她的哀思。
他会在搭档文哥遇到困难时,挺身相助。开导,最后为他实现让儿女释怀的心愿。
。。。
明叔和文哥
两个老派的丧葬行业从业人员,都很有职业操守,完全遵守祖师爷的训导。生活事业的好搭档。明叔移民温哥华,把店交给道生和文哥。影片中明叔的戏份不多,但是他是道生和文哥的粘和剂。明叔属于文的行当,也叫做“行街” ,而文哥则属于“武”,也叫喃呒,为往生者破地狱,引路的角色。
他们都有信念。认为人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人走了,就是下车了,要接着去下一个地点。生人再不舍也要让往生的人走他的下一个轮回去投胎。思想守旧,固执。自律。
剧中的文哥。HELLO文,其实是个很不讨喜的老头。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包括他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建斌跟着他学破地狱,但是并不认同他的思想。也没有他的那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坚守,只是当成一个职业,赚钱的事情。当建斌为了儿子上学加分而加入基督教,文哥简单是要炸了,直接认为他再也没有资格穿法衣做法事。而女儿玥儿则是被他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重男轻女”思想伤害得极为的深,几十年如一日的输出,让玥儿一直认为父亲不爱她不关心她。
影片后段,文哥因为儿子受洗和儿子闹翻,建斌带着妻儿去了澳州墨尔本,受刺激。突发中风半身瘫痪。在和玥儿的相处中,由于道生的影响,悄悄反思自己。最后在影响片结尾出现的那封信,对玥儿的认可,表示对女儿的珍重。也说明自己之所以讲那些年复一日伤害女儿的话,也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 是老一辈这么讲,他就这么跟着讲了。什么“女人有月经,女人污浊,会坏袓师爷法力”等等。最后让女儿做他往生的引路人,也就是让女儿为他破地狱。实现玥儿心中的超度和释怀。信的内容就是影片的高光片段,特别平实。看着电影的我都可以感受到玥儿心中那沉甸甸的石头轰然碎裂的通达。毕竟,玥儿曾地道生讲过:父亲是她心目中的英雄。被心中的英雄父亲看到并在去世后表明自己是他心中珍爱的“玥”,玥儿该有多解脱啊。
影片中高光片段,就是玥儿和哥哥为父亲破地狱的片段。没有之一,高光中的高光,就是玥儿将口中含有的白酒喷洒出一面火墙,她的跨跃,走步,影片中的慢动作,燃烧的引路纸在四周飘洒开来,玥儿叫了一句“老爸,跟着我”,我真的似乎看到有个能量场在振动。真的感觉微笑的文哥在他珍爱的玥儿身后,安心地全然地跟随,走出破地狱,走向新的轮回。走向他的下一站。
建斌和玥儿
这是文哥的一儿一女。
建斌在父亲口中,是破地狱传儿不传女的不二人选,加上学习不好,父亲文哥让他学习传承,也认为是学一门手艺,可以有一口饭吃。可是建斌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父亲对玥儿更好,妹妹想学什么都让她去,玥儿在现实中是消防救生员的职业。他认为父亲‘逼迫“他跟着学这个不咋长脸的破地狱吃死人饭的喃呒师傅,是他不想要的人生,或者说不是那么想要。所以,他对这职业并没有特别的敬畏心,当妻子 说为了儿子入学加分要受洗,他也就受洗了,老新两代的思想至此就是激烈的碰撞呀。在父亲中风瘫痪后,他还是义无反顾为了儿子的教育和妻子一起移民到墨尔本。后来文哥去世后,他从墨尔本回来,和妹妹和解。
这条线怎么说呢? 我感觉很象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你给你认为最好的选择未必是我认为的最好选择, 那究竟好不好呢,从电影中看不出来。但是跳出影片,其实建斌是受益的,他有一技之长,有收入,结婚生子,但是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个人的独立性是归玩虚。那个家里,文哥的意志肯定是最强意志。建斌是找不到自己身为男子汉的当家作主的位置。从吃饭的小细节就可以管中窥豹得知一二。他在情急下说:那是父亲的家,不是我的,我的家是我我老婆我儿子,我要为我儿子负责。 被指自私,他痛苦但也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我还看出一点,建斌的父亲给他安排至少,让他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说移民就移民。这只能说是一条存在感极低的线。
玥儿,这条线,是影片中表现较多的。除了道生和文哥,就是玥儿和父亲的这和线索。每个人的解读都会不一样。可以的话,打开视频网站,看一看,体会一下。
剩下的几个穿插其中的故事,都是为了让以上的人物和冲突呈现。
故事分析八个阶段。刚好前几天看了一本书讲故事的逻辑,试着来套一套
第一阶段:目标受众
影片一开始就是道生在明叔的店里,讲述他现在的困窘状况,极度需要钱,疫情后婚庆行业几乎没得做。 这一下把观众引回口罩那几年的感受。特别真实,同情
第二:主题
道生从婚庆到丧葬,不仅是行业的变化,更是整个人的平衡重新归零调整。由此一定会发生一系列想到想不到的事件。如何重新用道生的眼光和理解来做丧葬这个行业,如何去平衡与人的关系。虽然他说:一个是新人,一个是生人。都是和人。
第三:激励事件
道生想创新,私人订制,结果就出了个马莎拉蒂纸跑车的事件。整件事情又搞笑又无奈。道生不了解到底作为丧葬的文”行街“,守传统和创新咋个平衡。想赚钱 在这时候是道生首要考虑的。 因为生者的痛苦,道生开始反思,超度死人与顾及生者的情感。都是有必要的。
第四:欲望对象
我们都理解道生想赚钱,同时我们好象也更希望他会真的思考超度生者和死者的理念。
第五:行动
道生开始沉下心来了解如何做一个好的”行街“ ,他学为死人化妆,学穿衣服。
第六:行动的反馈
这时发生一个往生者的故事,死者丈夫对死者冷漠,甚至不让真正关心死者的人去看望。道生有些破规矩让她去看,并给她一个死者骨灰的项链做纪念。他认为有些东西可能要在对的人身上才会更有价值。
他学的化妆,让这一次仪式的生与死之间,产生一个良好的循环,生与死之间都有了一个解脱和寄托。
第七:危机下的抉择
我感觉这里危机下的抉择是关于疯女人的故事。 这个母亲的儿子年轻小小就去世了,母亲有执念想要保存儿子的遗体。不惜价格要买楠木棺,并要给遗体做防腐存入义庄。
这里出现几个难题:第一不符合搭档文哥的生死观,第二不符合做这件事情的难度(没有人受得住那个臭气)但是最后,道生选择为这位母亲提供她想要的服务,文哥最后被道生说的超度不单是超度死人,活人也要超度的观点打动,选择过来帮助道生
最后,这位被人称为疯女人的母亲,对道生鞠躬,并轻轻道谢: 谢谢你没有把我当成疯女人。她的一颗爱子之心得到了安放。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第八:高潮反馈
高潮的反馈, 是前面所有故事里都有的交集,就是文哥和玥儿和建斌。他们的关系因为道生的出现不断出现冲突化解平衡。最后在文哥去世后,道生宣布由玥儿来为父亲破地狱。那一段的画面也非常高潮。 建议有条件 的都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