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总会有目标,例如我们总会对自己的收入有一个期望,期望年入二十万是目标,期望年入两万也是目标,只不过可以简单概括为小目标和大目标之分。
我说目标之大小与他人并无关系,不是和旁人所设目标两相对比得出一个高下,而是相较于每个人自身条件和能力而言:小于自身能力并可轻松实现的目标算是小目标;在自己能力边缘附近或大于自身能力,实现起来有一定、或较高难度的,划作大目标。
从短期和追求平衡舒适的角度来看,人似乎都应该更喜欢小目标,毕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一切都会在掌握之中。
这样的小目标我们可能曾经已经执行过多次,即使从前并未有过经历,也总有类似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平移并应用过来。所以在实现小目标时,我们知道具体要在哪个方向上施力、知道要将具体执行分解成几个步骤(甚至无需拆解、一步达成),也可以确定在实现过程即使出现些小意外,也能得心应手的解决。
如此,假如我们总是设立小目标,也就能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内,日常生活自然也就更自在轻松。既然轻松的小目标能让我们呆在舒适区内,为什么我们还要设立具有挑战的大目标呢?
2
在《人类简史》里,尤瓦尔·赫拉利提到人类以采集狩猎转变为农业社会作为节点,一直到现在也不过才几万年时间;与此相对的是,在远古时代,人类曾有250万年的时间都靠采集和狩猎维生。
两相对比,就会发现在这漫长演化后,实际上最适合人类“身体”的活动还是采集狩猎。而农业活动不仅相对于采集狩猎活动更累更辛苦更费时间,还引发了诸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等不曾出现在先前几万百年间的古人身上的疾病。
对当时的古人来说,采集和狩猎就是他们的舒适区。如果当时的采集狩猎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迈向的农业革命,实际上等于正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恐怕他们就会选择永远停留在采集狩猎活动的层面上。
幸好,他们迈向农业革命的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在许多许多偶然因素的推动下最终实现,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脱离舒适区,而当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脱离舒适区间,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
这样庆幸,是因为站在我们今天这个角度回望,正是他们这种无意间的选择,带来了他们呆在采集狩猎活动中、呆在舒适区内很难甚至无法带来的——“进步”。
3
呆在舒适区内,个人会觉得更舒服更放松更稳定更有安全感,但长久的沉溺其中却可能会最终固步自封。而树立一个在自己能力边缘附近或大于自身能力,实现起来又有一定难度的大目标,关键就在于“难度“二字。
正是因为有"难度",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不舒服也不自在。但有难度,也就意味着即使曾经有类似经验类似技能应对却必然还不熟练,意味着可能会遇到一些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意味着甚至要从零开始,这就给了自己一个焕然一新的机会。到最后,即使这个目标最终实现不了,也仍然可以在实现目标的目标中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技巧、知识等等。
从心理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又将目标分为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回避型,如果我做了A事,那么B事就不会发生;一种是接近型目标,如果我做了A事,就能达到B事。基于此,心理学家安德鲁‧艾略特认为人们生来就分为两个阵营,接近型人格与回避型人格。
与小或大目标的目标划分方式的相同点在于,回避型目标和小目标都更多的为是为了个体维持生存而设立,而接近型目标和大目标的动机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
问题来了,你是哪种人格类型,通常就意味着你更多的会为自己设立怎样的目标,回避型人格通常就会为自己设立小目标,接近型人格就更多的会设计大目标。
4
但也不是说从此我们只要树立长远的大目标即可,而不必再有小目标。
游戏学者詹姆斯‧保罗‧吉曾经总结出一条能力养护法则,说的是好游戏的设定,会让“每一关都徘徊在游戏者能力的边界周围,力求每一点都达到充分又切实可行的难度,造成一种快乐与挫败感并存的感受。”
你看,连游戏都对游戏目标的设定有章可循,游戏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现实之倒影,所以这个有趣的游戏法则对我们现实目标的设定其实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快乐感相当于小目标给我们带来的舒适感,挫败感类似于大目标拦在前进路上的难度。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我们都更可能会走向一个极端。
游戏里的快乐太容易获得,人们很快就会厌倦;现实中设定一个过于轻松的小目标,就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想法。而游戏里的挫败感太强,游戏者也很快会放弃,现实中一开始就设定个超出自己能力三四倍而无法实现的大目标,也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最终裹足不前。
所以就要在大小目标间把握好平衡,既要树立长远的大目标,亦要有近在咫尺的小目标,在大小目标的大小目标交叉掩护下、在快乐与挫败感并存下前进。
不过,大目标和小目标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毕竟一个大目标大方向在具体实施时就可以拆分成许多小目标小方向。
5
当然,也许我们也可以说目标大小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关乎不同选择。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记忆自我”,在评估过去的一段经历时,“记忆自我”对这段经历的长短没有感觉,而只在乎这段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部分,和结尾部分,也叫“峰值-结尾规则。”
相对于漫漫的时间长河,人的一生实在短暂,所以更应该珍惜每一段经历,不说影响他人,也要尽力让每段经历至少对我们自己本身来说更有意义。
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就是一段经历。如果每段经历都是轻松的、舒服的、波澜不惊的,对“记忆自我”来说,这些经历的感受就是一般无二的,一生的时间哪怕再长,也就是一生,也就是不断的重复;但总有不同挑战,我们就更有可能在每段经历中收获诸多不同感受,对“记忆自我”来说,每段的经历就会如此不同,即使我一生再短,也能活出几辈子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说,目标的选择也就不再关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是“用一生活出一辈子的感觉”、抑或用一生活出几辈子的感觉“,你又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