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屁股着地的两万次摔倒”是什么感觉吗?也许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会告诉你,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从2009年到2018年,他几乎平均一年一个大赛冠军,12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12次?对!而且他才年仅24岁。很多人惊叹这是一个滑冰界的天才,而只有了解他训练历程的人才清楚这背后是他摔倒几次就会爬起来几次的倔强;是他雷打不动十几年如一日没有社交没有网络只有练习练习再联系的超人毅力; 是他死也要死在冰场上的决绝。
人们习惯看到的那些走向人生巅峰的“天才们”光彩夺目的一面,其实都忽略了他们成功背后那些从不公之于众的惊人付出。能够在一个领域享有卓越成就的的秘密就是:长时间练习与合理的反馈机制再加上自如切换的思想体系。这也是马修·萨伊德在《天才假象-从刻意练习心里策略到认知陷阱》一书所传达的重要内容。
马修·萨伊德也是畅销书【黑匣子思维】的作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四肢与头脑都可以很发达。他的第一个身份是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两次代表英国打进奥运会。不仅如此,马修·萨伊德还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在强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保持一路领跑;除此以外他开专栏,当记者,出书样样做的风生水起。
他是如何做到的?接下来,就让这位作者分享给我们取得卓越成就的秘籍
秘籍一:识破“天才”背后的秘密—真正甩开你的不是基因而是努力
莫扎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天才代表,但是他没到6岁时,就已经累计练习钢琴超过3500小时了;老虎伍兹被誉为史上最优秀、谁都替代不了的高尔夫球手,在两岁时就已经就已经开始接触高尔夫球赛;拥有最长连续单打世界第一周数的纪录网球远动员费德勒,3岁时就已经出入网球俱乐部了。比较这些人的经历,不难看出他们非凡成就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起点大大早于同龄人。在普通人还少不经事的年岁,他们却已经走上专业训练的道路了,而此后的他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献给了同一件事情—专攻。
毫无疑问的是每一点成绩都是无数的赛事经验,无数的旧病新伤,以及外人难以企及的自律与坚持换来的。
文学家木心曾表达一个这样一个观点:“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看似在论天才,其实真正说的是基因并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点,而优秀的人无一例外恰恰都是最傻,最勤恳,从未敢有一丝一毫懈怠的最努力之人。
秘籍二:建立目的性训练银行账户—储存卓越成就
马修·萨伊德在《天才假象》中谈到优秀的运动员都有自己对应的重点训练项目,找到合适自己的训练体系。当然不会有天生合适自己的体系,就像做菜时盐撒多了太咸那下次就注意少放点,倒车入库位置不对,那就不断修正直到找到最适合的角度。日语中有一个词叫“不适合品”,这个不适合品并不是完全不良品,有些产品在经过判别之后,只要稍加修改就还可以再利用。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自己领域遇到的就是“不适合”,那并不是失败。而且当我们仔细分析自己的“不适合”之后,就可以进行调整,有些时候会立刻收到效果反馈,有些时候则需要再多走几步,多调试调试才会出现、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反馈机制。所有测试改善都可以储存进我们的大脑,在经过反复性训练之后,我们就可以驾轻就熟地发挥最好的状态。
而我们最大的问题常常在于什么事都想学点,什么技能都想掌握一点,最后呢?钱是花下去一大堆,自己也没有成为理想中全面发展的综合技能人才。其实是我们缺乏一个明确的目的指向。只知道往前,却不知道具体要走到哪个方向,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盲目造成精力的浪费。所以你不需要去问百家医生,也不要乱服药。现在你就只需要做一件事,要对自己有所了解,毫不马虎地去设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开始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小的步骤。
但是要想真正获得成长与进步,必须清楚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错误的行为。就像围棋选手提高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摆上棋子并且复制大师的走法,然后自己走一步,再模仿大师走一步。对弈,思考,推理,内化。延伸到我们各行各业,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思考自己的错误,比对优秀的人走的路径,不断地调整,反馈,最终内化成为自己的实力。
秘籍三:老虎与病猫状态并存-双重思想切换
很多人认为,做事要有老虎气势,病猫的样子就是认怂。但是马修·萨伊德在《刻意练习》中告诉我们优秀的人通常都在这两种思维中切换自如。也就是说绝对自信而又谨慎理性。当运动员在打赛事时,通常也都是用动态思维来思考,在上场前,要分析战术,绝对的理性与克制。假如水平没发挥好,也要保证至少不能差到哪个范围,而且下一场要如何追回;而当真正上场之时,又要立马披上王者风范,凶猛猎杀。
或许有很多人记得当年乔丹在广告中的一段独白:“我投篮失手的次数不下900次,输了近300场比赛,有26次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要在最后时刻投出关键的1球,却没投中。”顶尖运动员的失败,是从摩天大楼顶端的坠落的突然崩溃。他们需要面对自己的否定,需要面对队友的失望,也需要面对外界的压力。
但是乔丹接下来说:“我的一生中不断地失败、失败、再失败,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病猫的出现,是正常的。不是软弱也不是认怂,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坎。病猫情绪提醒我们,没有人能够完美无缺,也没有人能够无懈可击,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自我突破,一个人最终的敌人永远只是他自己。
病猫情绪也预示着把自己逼得太紧反而难以喘息,难以看清自己。适时停歇并不是倒退、而是一次积蓄力量的反扑。我们最终都会从崩塌的废墟中完成重塑,最终我们将会唤醒那只沉睡太久的老虎。
我们已经受够了太碌碌无为的窝囊劲,成年之后更是每一天都在体会着社会对没有实力的人的吊打。前进的路上有人跌倒,有人犹豫,只有那个一往无前的傻瓜才是真正的天才。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走向卓越并非是基因决定,你愿不愿意破釜沉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