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三月份了,南京的三月和其他许多城市的三月相似,阴雨蒙蒙,天灰灰。这一刻距离刚过去的春节好像已然很远了,而与下一个春节更近一些。如我这般的人,对过去的很少惦记,却对未来永远保持着期待。
而有些事,不去想、不去记忆可能就越走越远了。
毕业之后,我只在家里过了一次年三十,当初并不觉有何差异,现今看着父母脸上增多的皱纹,头上一年比一年多的白发,忽而意识到他们是真的已经开始老了,那些错过的时间也一去不复返了。
2018年是在南京定居的第一年,按照习俗,2019年的春节要在这个新家过年。之前就和爸妈还有哥哥商量,到时候一起过来南京,大家团聚在一起也可以过一个热闹的年。
去年回去时,和他们说过这件事,妈妈便一直记着这件事,所以年前每次通电话都会说:过年我们要去你家呀!是的,自从我和先生领了证之后,我亲爱的妈妈对“你”、“我”分的十分清楚:“你们”陕西的家,“你们”南京的家;过年回去偶尔生气了,说的也是我不去“你家“了。妈妈是一个容易生气,也容易哄的人,一个每次生气你只要说给她买东西、给她打点钱买衣服,就马上缓和了,转而开始心疼你说:“你们挣钱不容易,你们还要还那么多房贷,还是留着自己花吧!”一个爱着你,也喜欢和你闹孩子脾气的妈妈。让她来南京,是一件让她独自开心了一年的事情吧!
而我的父亲,一个话不多、开明的人。2015年春节前,先生第一次跟我回家,这个未来老丈人对他的未来女婿是不闻也不问,吃饭时候,自己顾着自己喝酒,未来女婿喝多少也不管,还告诉未来女婿: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想喝就多吃点菜。在家呆了一周左右,末了我们要启程去陕西时,他才问了先生老家在哪里,此外对方家里多少人,父母什么性格,对方未来有什么规划通通不知道。那时我的内心活动是:我可能有一个假的爸爸。后来,我们谈了有段时间,他开始有些着急,担心不领证万一对方辜负了我,他的女儿就惨了。如果问我是否有过被逼婚的经历,那应该算是,仅那一次。那会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一个人如果要和你分开,结不结婚都是没用的,结婚后分开和谈恋爱分开,后者成本更小。也许就那么一次,父女俩坦诚地谈各自对结婚的看法,最后他被说服了,摆摆手说:那以后不提了。
这样一个父亲,却也有倔强的时候。年前几次沟通,他都不愿意过来,回复我们以后有时间再去。而真正的原因是他这一年没挣多少钱,觉着过来不好意思。幸而最后还是妥协了。
我们终于在年二十九一起来到南京——一个和他们开始有关系的地方。第一次坐飞机、乘地铁,第一次感受拥挤的景区......妈妈的好奇心完全显露出来,无论到哪里都拍照,学会了发朋友圈,不停地分享所见所闻;父亲也是,独爱拍小视频,也学会了用朋友圈拍视频的功能。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人什么时候会长大呢?我想,应该是完全离开父母的时候。父母在的时候,可以永远做一个孩子。这期间,我依然可以给妈妈撒个娇,让她去洗个碗,在路边哄哄她,她开心了请我们吃个烧烤,要是让她去买个衣服鞋子她也愿意;下雪了,可以放肆的踏在雪地里,然后朝着他们仍雪球,父亲也只是带着一丝无奈又宠爱的语气跟先生说一声:她还像个孩子一样;不小心踩滑跌倒了,也只会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南京呆了6天,饮食上非火锅不可,火锅配上电视剧,便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在南京的这几天看完了一部电视剧。带他们登了紫金山,一路上父亲总是在前面,看到我嚷着休息时,不忘记损我:“你这水平,以前单位登山冠军不是作弊的吧?”热爱拍照的妈妈一路给我拍了很多照片,拍照水平提升了不少。去了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活在课本里的景点,他们终于在有生之年也去走了一遭;去了南博,领略不了高雅艺术转而后退,登了城墙,发现那些刻在砖头上的文字,对过去增加了一些了解;到了夫子庙,父亲和我是一样的不懂节约,总要在景点吃点东西,这让我想起他送我上大学时,一路上各种买鸡腿等给我吃;还有高中时候,每次去他们那吃饭,太晚了就给我一些钱让打车回学校。他没有挣很多钱,却从来不让我们委屈。所以,我对很多事不拘小节大概是遗传了他。妈妈呢,在南京这几天,每天总有办法把她哄得开开心心,和她开玩笑,比如故意让她认一些不认识的字,然后又教她......
时光太短,年初五他们便回去了。那天下着大雪,航班延误,他们独自在机场等了六个多小时。第二天凌晨四点到的家,白天又出去了。我至今还是弄不明白,作为父母的他们为何瞌睡这么少,或许只有当自己成为了那样的角色才能够体会吧。
可我还想要很多这样的时光,他们不老,我们也不需要长大。
他们在南京一起拍的照片我洗了两份,寄给他们一份,我们留一份。岁月可老,唯有相片可永存。我依然期盼着,岁月慢一些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一起到达。
时光,请你对他们好一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