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你一句“对不起”?
你知不知道哪些情况容易让自己陷入“非暴力沟通”,伤害了别人,还不自知?
第一种是道德评判:比如你说老公没有责任感;
第二种是进行比较:和明星比样貌给自己添堵,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成绩会让孩子讨厌你……数不清的“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第三种是回避责任:比如我们说“是我爸妈非让我嫁给这个人”。这种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淡化了个人责任;
第四种是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比如父母就会威胁孩子:“考不上100分,就不去旅行。”老婆威胁老公:“你不换工作,咱俩就离婚。”
樊登老师在讲《非暴力沟通》的时候说它是另外一本书《关键对话》的升级版。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键对话》里说,但凡谈话的后果事关重大、谈话双方情绪激烈、意见分歧很大这3种情形都被称为“关键对话”,比如你去谈一个重要客户的合作项目、去跟老板谈升职加薪、去跟孩子谈玩手机的事情、去见男女朋友的家长等等。
而《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更厉害了,他用“非暴力沟通”去调停黑帮火拼,去调停美国学生因种族歧视的造反,他的女学员被匪徒挟持用非暴力沟通解除自己的危机。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卢森堡博士在2006年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樊登老师用50分钟详细讲了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去观察而不是评价;
第二步、去体会对方的感受以及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
第三步去关注对方内心的需要,而不着急去建议;
第四步、去请求对方的帮助以及明确表达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而不是去抱怨。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听了5遍,也看了书的全文。尽管这样,也不表示我就可以做到“非暴力沟通”了,面对孩子、配偶、父母、领导、下属,或者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做到四个不,又要做到四个要,其实是很难的,书中也说了,这个是需要练习的。那么我今天重点想分享的是我们尝试去改变,避免无意中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伤害的第一步怎么做?
那就是倾听: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无关痛痒的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试着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倾听和体会对方。
书中有个案例,有一天,卢森堡博士的一个女儿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博士立即大声宣布:“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结果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摔门出去了。博士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女儿只是希望爸爸留意她的感受。博士说,也许当时他最好问女儿:“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很多人会觉得,只听,不说点什么,好像就不礼貌或者没有帮助到对方。但是,不评价、不随便建议,那又能说什么呢?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比如:“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此时语气十分重要,当对方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不是在下结论,他们就不会产生反感。
同时,倾听能够预防潜在的暴力。书中的一个案例,一天晚上,一个看起来刚吸过毒的男人走进戒毒所,要求一个房间休息。值班的女士向他解释所有的房间都满了。那个男人闻言愤怒地将她摔到地上,拿刀威胁她。幸运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位女士仍努力去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来她告诉作者,是作者的一句话救了她:“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这位女士说, “看起来,你真的很生气,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她说完这句话,那个男人便忍不住抱怨了世人对他的不尊重。于是,她接着问,“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气愤?”……对话大概持续了半小时,这位女士越是专注于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越是将他看做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绝望的人,并坚信对方不会伤害自己。而最后事情发展也果真如此。
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我们将感觉到气氛变得轻松。因为当对方很生气的时候,我们说“不要生气”、“接受现实”诸如此类的话听上去更像是在教训别人,丝毫不能减少他们的愤怒和痛苦。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而是要充分表达愤怒,有以下四个步骤可以帮助自己或者对方:
首先深呼吸;然后,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接着,去体会自己的需要;最后,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假定我们约了个人,时间到了,她却没来。如果我们看重的是友谊,我们可能会忧心忡忡。如果我们看重的是诚信,我们也许会觉得不耐烦。如果我们想休息一会儿,我们可能就不介意她来晚了。因此,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可以更体贴自己。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和别人。这个词就是“应该”,“应该”封闭了自己和别人”,“应该”意味着别无选择,这使人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本书推荐了一个避免“非暴力沟通”的沟通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也许你会说,太矫情,说不出口,那么我们的沟通就容易变成一部耗尽心血的悬疑剧。
最后用本书的一段原文来结束: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