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菲定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有位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处处遭白眼的年轻人,非常苦恼地去找智者,希望智者能告诉他与人交往的秘诀,结果,智者送了他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年轻人不明白,以为智者在敷衍他,不愿意告诉他,智者说:“你回去吧,这就是秘诀,你会明白的。”
后来,这位年轻人反复琢磨,经过时间后,终于明白了智者的话:与人交往的秘诀其实就是换位思考。
在我们国家,其实自古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而在希望的《圣经》中也有这样的教诲:“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就怎样待别人。”
是啊,人与人的交往,可不都是将心比心的么,只有懂得换位思考,能替别人考虑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生活环境、地位乃至角色都不相同的人,所以,对每个人或事物的态度也该有所不同才是,不能只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事情。
朋友跟我说要换房子,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我说价钱稍微高一点点的也可以,至少安全,但是她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觉得自己看得房子还可以,我觉得那个房子格局和厨卫都不是很好,说了几次,双方都不太愉快,虽然我也确实是为了她好。但后面我又觉得,是啊,我只是说了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考虑到她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为什么非要人家按照我的建议去做的,更何况我也只是建议啊,能做决定的,可不是只有她自己么。
所以,也深刻理解了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没有经历过别人所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指手画脚地去劝别人善良,或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话。
这世上有很多无意义的争吵,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或者看事情而导致的,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考虑,那么世间就会少许多无意义的争吵。
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文章,说一男子每天上班回到家,看到妻子,很羡慕她的悠闲,于是,他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将他和妻子互换身份。
第二天,祈祷灵验了,他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可以像自己一样每天享受悠闲的生活了,结果,还没等他高兴完,就听妻子说:你怎么还不去做早饭,我上班要迟到了,于是他赶紧起床做早餐,紧接着又叫孩子们起床,穿衣服,喂早餐,装午餐,送孩子上学。回到家后,又开始打扫卫生,洗衣服,到超市买菜,准备晚餐......
仅一天,他就受不了了,于是又向上帝祈祷,希望将他变回去,这一次上帝没有答应,他说:恐怕暂时不行,还要再等10个月,因为你昨天晚上怀孕了......——day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