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苏格拉底甚至说过:“我唯一所知的是自己一无所知。”
不懂装懂
首先,我们作为人这种生物,知识肯定是有边界的。而我们寿命极其有限,这就注定了我们每个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在人类的知识宝库内永远是沧海一粟。其次,我们现有的知识会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迭而不断翻新。因此,我们不仅学不完知识,也并不拥有绝对正确的知识。
如此看来,假如随便抛出一个知识,“不懂”应该是常态,而“懂”才是非常态。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懂装懂的倾向。有时我们能察觉,有时能,这是由于刻意和非刻意的区别。
非刻意的不懂装懂是自我认知上的巨大缺陷,就是非但我不知道,而且我竟然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是个很要命的事儿。不要以为“装”这个词只是主观故意,有些“装”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比如,我和我先生吵架时,他总喜欢把一些术语、概念来一个大杂烩,把明明能用人话讲明白的事儿搞复杂,说我这也不对,那也是错。还说他主外,我主内,家里家务没做好,哪里去做自己的事儿。你要说他错了,我还真不能辩解哪里是错了,但是这也不是很正确,到最后我总是默默委屈。有时候也会问问,他真的认为自己那些观念就是他自己认为的那个意思,所以这就很可怕,他的“装”竟然不是故意的。
我先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过度自信,习惯于把一知半解的东西拿来拼凑,并立马真心认为自己懂了。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很难纠正过来。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
因此,我已经与先生没什么话好说了,我做好我该做的,即使偶有拌嘴,我也会很快意识到继续吵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及时止损。
刻意的不懂装懂就好一些。“刻意”这种心理本身就证明了他的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心里默认了。只是嘴上不承认,至少证明他在认知习惯上没毛病,病是可以治的。
比如,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最害怕老师点我起来回答问题,因为学生时代不懂的知识太多了。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自媒体教室里上课,看着数学老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唾沫横飞,我心思早就神油天际了。很不幸,老师用粉笔精准的砸到了我的头上,然后叫我起来回答问题。
我在万众瞩目下站了起来,用尽“平生所学”瞎说了一通,把“刻意地不懂装懂”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结局是很悲惨的,我看上去比直接承认不懂装懂要傻帽得多。自此以后,我再也喜欢不起数学了,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后来换了数学老师才算好点。
那么,无论我们是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还是有意识地隐瞒事实,为什么我们总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呢?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构建在他人反馈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