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是随感而发,还算不算正式的文章,也就是说现在阶段都是预热阶段。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人来关注我写的什么,我只是需要给自己磨练,偏在个人成长。
我发文章也不是天天发的,是有足够的输入,才有足够的输出,我追求的是彻底的消化以后才发文章的,而不会去发流水账。
许多人都花时间去刷微信朋友圈,我倒是没有这个习惯。我的朋友圈如果看到每天只是重复发那些没有用的话,我就会将他屏蔽,我只有留下作者和管理员或者和我同频人的朋友圈,其他一概不看。
在别人看来,我每天关注那些知识管理、认知管理,还有布道师的文章,多数人并不对我有看好的想法。以为我是无聊,以为我是喜欢空洞没有实在意义的东西。我只想在未来对他们说“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在现在看来没用的东西,你是没看到它的前沿性。
在同龄人中,我是孤独的,因为在我的世界没人会参与进来,我想有一天,我辉煌了,也绝对不会让当时对我不看好的人进来!贫富差距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我现在做的工作是如何把课本上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书上的那些概念,其实是拥有巨大力量的。
消化吸收并运用好各种经典理论(不仅仅局限于本领域的理论)中的概念和模型,并用这些概念/模型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网络。
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非常重要!
李叫兽自己总结了三点:
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他并没有发明或者发现多么新的概念模型,只是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把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讲出了大家看不到的深刻内涵。
去年底,李叫兽的公司被百度估值近亿元收购,他本人也被聘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这就是真正理解并运用模型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为什么我们普通人的学习没有效率?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概念/模型变成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只有当我们把一种概念或模型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时,这个概念或模型才算融入了你的生命。
换句话说,我也要复制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也一样可以走向领域神人!
这一层,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才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也不可能会学,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荒谬的,只有他的那套东西才是真实的,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愚蠢,把自己的愚蠢当成失误。
我每天看的文章,就是在吸取,在瞄准领域,阅读多少文章数量只是我的途径而已,我的目标是能够融进我的生命,这个才是实在的。
但是我真实的想法:目标和途径。在别人眼里是看不出来的,许多人都把我的途径认为是我的目标,说我每天看空洞无聊的文章,说我没事情做。
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没有目标、没有智商的傻逼。他们却看不出我内在存着实实在在的东西。就算我和他们讲背后的原因,他们也会依照偏见和成见,对我全盘否定。
向来都是低层看不到高层次。就说我很偏执。所以我一直说我自己是孤家寡人,我的想法看法连我父母都认为是走火入魔。
他们哪肯放下一点心思去聆听我呢?
除非我建立了思想伟业或者商业帝国,可一个学生,年纪轻轻,人微言轻,别人也看不出我未来的样子。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坚忍。因为成功路上并不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