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仿佛凝固了。安蕾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的声音,几乎要撞破肋骨。陈序就站在门口,光线从他身后照来,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让他平日温和儒雅的面容显得有几分阴沉莫测。
他为什么会提前回来?是巧合,还是他根本就知道安蕾在窥探?那本笔记本,会不会本身就是一个诱饵?
“我……我想找一本关于欧洲艺术史的书,随便看看。”安蕾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手指下意识地抠着书桌的边缘。这个借口拙劣无比,连安蕾自己都不信。
陈序的目光在安蕾脸上停留了几秒,那眼神深邃得像寒潭,似乎能看穿安蕾所有的伪装。然后,他缓缓走了进来,步伐从容。
“艺术史的书,在左边第三个书架,从上往下数第二排。”他准确地说出了位置,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需要我帮你找吗?”
“不,不用了!谢谢!”安蕾几乎是弹跳着站起来,只想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空间。“我突然有点累了,想回房休息。”
安蕾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快步从他身边走过。擦肩而过的瞬间,安蕾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冷冽的气息,像是雨后的松针,又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压迫感。
“安小姐。”他在安蕾身后开口。
安蕾的脚步僵住,背对着他,浑身肌肉都绷紧了。
“晚上天气转凉,注意盖好被子。”他的语气依旧温和,甚至带着一丝关切。
但这关切听在安蕾耳中,却比任何威胁都更令人毛骨悚然。他到底想干什么?在揭露了安蕾的“罪行”之后,还能如此平静地扮演着体贴的房东?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折磨吗?
回到房间,安蕾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上,浑身虚脱。笔记本上的内容像魔咒一样在安蕾脑中反复回响。
背叛。潜规则。冷漠。
这些词像烧红的烙铁,烫在安蕾的灵魂上。如果那是真的,安蕾该如何面对自己?陈序的报复,似乎变得“情有可原”。可是,为什么安蕾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拼命地呐喊、否认?
安蕾失去的只是记忆,不是人格。安蕾不相信那个会对爱人做出如此残忍事情的女孩,会是安蕾。
混乱中,安蕾想起了安蕾的心理医生。或许,安蕾该去见他一面。虽然他一直建议安蕾顺其自然,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安蕾迫切需要专业的帮助,来厘清这团乱麻。
第二天,安蕾请了假,去了心理诊所。安蕾的医生姓李,是一位温和睿智的中年人。安蕾隐去了陈序的名字和具体地址,只是模糊地讲述了安蕾可能发现了一些关于过去“不堪”的线索,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认知冲击和自我怀疑。
李医生耐心地听安蕾说完,沉思了片刻,说:“安小姐,记忆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尤其是创伤性记忆。它可能被压抑,也可能被扭曲。外界提供的信息,尤其是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第二手信息,未必是完全真实的。”
“你的意思是,那本日记可能说谎?”安蕾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不一定是刻意说谎。”李医生谨慎地措辞,“记录者也是人,会受到自身立场、情绪和认知局限的影响。她记录的是她儿子告诉她的‘事实’,而这个‘事实’,是经过她儿子——也就是事件另一当事人——理解和加工过的。这中间,可能存在误解,甚至……偏差。”
误解?偏差?
李医生的话像一道光,照进了安蕾混乱的思绪。是啊,那本笔记本是陈序母亲的视角,记录的是陈序单方面的说辞。如果……如果陈序说的,并不是全部真相呢?如果他自己,也误解了什么?或者,他隐瞒了什么?
从诊所出来,安蕾感觉稍微清醒了一些。安蕾不能完全被那本笔记本牵着鼻子走。安蕾必须找到更多的证据,尤其是来自安蕾自身过去的证据。
安蕾开始更加努力地尝试回忆。安蕾翻出家里所有旧物,包括那个装着寥寥几张二十五岁后照片的盒子。安蕾给安蕾记忆中仅存的几个大学后期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旁敲侧击地询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个叫陈序的人,或者听说过安蕾大学前期的事情。但得到的回应都是模糊的“不太清楚”、“没什么印象”。
线索似乎又断了。
直到一天晚上,安蕾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突然想起了那本笔记本里提到的关键事件——那个出国交流项目!如果真有此事,学校档案馆或者当年的校园论坛上,会不会留下痕迹?
安蕾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搜索。经过一番艰难的关键词组合和筛选,安蕾终于在一个几乎被遗忘的、需要翻墙才能访问的古老校园BBS的存档版块中,找到了一条七年前的帖子。
帖子标题是:【关于人文学院赴美交流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
发帖时间,正好与笔记本中记录的事件时间吻合!
安蕾激动地点开帖子。里面列出了最终入选的几名学生名单。安蕾一行行地看下去,心跳越来越快。
没有安蕾的名字。
安蕾,不在名单上!
这怎么可能?如果安蕾真的如笔记本所说,为了这个名额不惜出卖自己,为什么最终名单里没有安蕾?
安蕾继续往下翻看跟帖。大部分是祝贺和讨论。在帖子末尾,有几条被淹没的评论引起了安蕾的注意。
【听说这次评选有黑幕啊,那个本来很有希望的安蕾,好像是因为私生活问题被刷下来了。】
【真的假的?怪不得没看到她名字。可惜了。】
【具体不清楚,好像是和某位老师牵扯不清,被人举报了。】
私生活问题?被举报?
一股寒意再次爬上安蕾的脊背。这似乎部分印证了笔记本的说法,但方向截然不同!安蕾不是那个为了名额主动献身的“背叛者”,而是可能因为被诬陷或卷入某种纠纷,而失去了资格的“受害者”?
真相,仿佛隐藏在一面布满裂痕的镜子之后,每一块碎片都映照出不同的影像,扑朔迷离。
陈序看到的“不堪一幕”,到底是什么?他听到的“冷漠话语”,又是真是假?那个举报安蕾“私生活问题”的人,会是谁?
安蕾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由谎言和误解编织的迷宫,而陈序,这个看似受害者的男人,或许并非像安蕾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把安蕾引到这栋房子里,给安蕾看那本看似揭露“真相”的笔记本,他的目的,真的只是让安蕾愧疚和痛苦吗?
还是说,他想掩盖一个更大的、关于他自己的秘密?
安蕾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老洋房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安蕾知道,安蕾必须更小心,更冷静。这场关于记忆和真相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最危险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