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1


这个春节,《长津湖水门桥》刷屏了。

但今天,我想借这个电影聊点心里话。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想一想《长津湖》里的场景,战士们穿着薄衣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怀里揣着几个冻得发硬、能把牙硌掉的土豆,这时会有人因为“土豆不好吃”而抱怨吗?

在长津湖,你能有土豆吃就不错了,有的战友连一个土豆都没有,你若不吃自然有人吃,没人宠着你、惯着你,你不吃就饿着吧!

《长津湖》及《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电影中,伍万里的蜕变就是如此。

剧情的一开头,伍万里只是一个在河边打水漂、到处疯跑、到处闯祸的无知少年。

剧情虽未交待伍万里的童年经历,但不难猜出他是兄弟三人中吃苦最少的!作为兄长,大哥伍百里、二哥伍千里处处宠着他。

当然,剧情中身为大哥的伍百里并未出现,但从他“保护平河而牺牲”的经历来看,大哥是个非常有责任担当的人;身为穿插七连的连长,二哥伍千里在举手投足之间也是非常有责任担当的。

大哥牺牲后,二哥就格外珍惜弟弟,他对弟弟说:“大哥说,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

只是,也许处于对军队的好奇,也许只是一时的赌气,伍万里偷偷跟随二哥伍千里来到了军队,成为了穿插七连第677名士兵。

初来军队的伍万里依然延续着他“吊儿郎当”的习气,只因不服从命令而受到处罚,就好像遭受了莫大的委屈,甚至耍起了小脾气,叫着“老子不干啦!”

随着军旅生涯的深入,伍万里才深入体验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易。当他穿着薄衣,在零下40度的冰雪里瑟瑟发抖时,二哥伍千里给了他一个冻得发硬的土豆,这时他会因为“不好吃”而抱怨吗?

他深知,这个土豆在二哥伍千里怀里暖了好久,二哥舍不得吃,这才给了他。

后来,真正让伍万里成熟和蜕变的事件又发生了好几次。

第一次,是七连部队走到一片乱石岗时遭遇了美军飞机。虽然所有人都隐蔽在地面上,但美军飞机还是对这片地区进行了密集扫射,当战友的鲜血喷到他的脸上时,他的眼神立刻发生了改变。

刚刚还有说有笑的战友,此时已经成为了一滩肉泥,甚至连个全尸都没有!如此强烈的冲击之下,伍万里才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那一瞬间,他实现了内心的突破!

第二次,是七连战士与敌人在屋内进行肉搏的时刻。

在某一刻,连长伍千里被美国鬼子死死的抱住,动弹不得。看到弟弟伍万里赶来时,伍千里丢给了弟弟一把匕首,让弟弟去捅身后抱住他的美国鬼子。

可伍万里拿着匕首,内心焦急万分,又迟迟不敢下手!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第一次杀人是需要过一道心理关的!

可机会稍纵即逝,正当伍万里犹豫之时,一个美国鬼子从正面扑倒了他,死死的掐住了他的脖子,将他逼到了窒息边缘。

挣扎中,伍万里看到了二哥丢给他的手枪,他使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拿到了手枪,立刻对着面前美国鬼子的脑袋开了一枪。

血再次溅了他一脸,他的脑中一直回响着那一声枪响,他杀人了!在被逼到绝境时杀人了!从此,他又实现了内心的再一次突破!

再后来,随着雷公、谈子为、平河、余从戎等战友一个个的壮烈牺牲,伍万里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

在炸毁水门桥的最后一次突击中,二哥伍千里还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伍万里负责从三个方向吹响鱼鹰哨,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是风险性最小的任务。

其他人呢?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完成任务。在做最后一击之前,他们向着祖国的方向敬了军礼--大家都知道,再也回不到祖国了!

结果呢?虽然水门桥被成功炸毁,但包括二哥伍千里、指导员梅生在内的七连战士们全部阵亡,只剩下伍万里一人。

于是电影的末尾处,又出现了一个让人震撼的镜头:伍万里向部队报道说“穿插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同时他申请重建七连,让七连精神世代永存!

此时的伍万里已经彻头彻尾的蜕变,他早已不是在河边打水漂、到处疯跑、到处闯祸、动不动就耍脾气的无知少年,而是一个经历了战火淬炼的志愿军战士!

一万句的“大道理”,都不如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有效,人不会因为道理而改变,但一定因为触动而改变!

能让一个人成熟并蜕变的最有效触动方式,其实只有四个字:切肤之痛!

2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叫做“达克效应”的模型,它讲的是人的自信程度与认知水平的对应关系。

一开始,当人的认知非常短浅时,其自信程度却是非常高的,这时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处于“愚昧山峰”,称之为“巨婴”

处于“巨婴”状态的人总是自视甚高,总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稀里糊涂,却爱对国际大事、宇宙真理进行高谈阔论,发表高见。

就好比赵本山、宋丹丹演过的一个小品,当赵本山听别人聊俄罗斯的“车臣危机”时,就凑上去说:“车臣危机,主要是因为车上装的东西太沉了!”

你认为这很荒谬是吧?但对他来说,这是不可置疑的真理!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网络上的键盘侠、公知、喷子基本上就在这个“愚昧山峰”的区域,仿佛自己可以飞天遁地、飞檐走壁,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很多事情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意见稍稍不同就要“将抬杠进行到底”。

遇到这种人时,曾经的我还有过想纠正的冲动,有过辩论的行为,但这种方式从来都是无效的。后来我意识到,对于这种人,千万别指望能靠“大道理”说服。

于是我只说一句话:“好吧,好吧,你是对的!”

别说普通人做不到,就是毛主席都做不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和博古两人意见不同,毛泽东认为红军的战略重心应该放在农村,进攻城市是死路;博古则认为应该按照苏联模式去进攻城市,因为书本上就是这么写的。

二人进行过多次辩论,结果毛泽东发现说服博古比“淹死一条鱼”都难!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还十分弱小,进攻城市是死路,必须在农村扎根。”

博古则辩论说:“这不符合苏联的成功经验,伟大的十月革命就是在俄国中心城市圣彼得堡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又说:“我们要打游击战,不要和敌人死打硬拼。”

博古马上辩论说:“你这是普列哈诺夫同志在1905年反对俄国武装暴动的机会主义思想。”

......

看到了吗?处于“愚昧山峰”的人就是有这样的“迷之自信”,这是根本无法用“大道理”来说服的。

什么时候这种“迷之自信”会消失呢?就是有了切肤之痛的时候。

这时候人会被一盆冷水泼得透心凉,然后发现自己过去那一堆所谓的“认为”不顶用了,自己所谓的“正确”也未必是正确的。

你讲得头头是道又如何?残酷的现实告诉你一点鸟用都没有!这时,人会被打入“绝望之谷”,自信会迅速崩溃,进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这种“绝望”、“低潮”、“失落”、“挫折”的感受必须由他自己体验才行,绝不可被其他人取代,否则无法完成认知的穿越。

假如子女闯了大祸,父母立刻站出来摆平、收拾烂摊子,把子女保护得好好的,这样子女是无法成长和穿越的。

就像是中国男足输了球之后,眼见中国女足夺得了亚洲杯,眼见全国人民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不照样跟“没事人”一样,输球之后道歉一下就行了,不照样拿高薪、吃XX?

如果输了球,就让他们到长津湖战场上,你看他们还会不会有如此满不在乎的态度?

说一千道一万,全国人民有切肤之痛又如何?但这并没有让中国男足有什么切肤之痛。

3


人人都不愿经历“切肤之痛”,但它确实是让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取代的。

红军时期,博古的态度转变就来源于他的切肤之痛,他陷入了“绝望之谷”。

1933年9月25日--1934年10月10日的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最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在长征初期的“湘江血战”中,红军伤亡5万人左右,从原本的8.6万人锐减到只剩3万多人。

博古渡江后,看着满江漂浮的红军士兵尸体以及疲劳不堪的红军队伍,他悲痛欲绝,在巨大的自责和绝望中,博古拿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想要自杀谢罪。

刚好,红一方面军的政委聂荣臻赶紧阻止了他,才没让他自杀。这时博古才发现:自己懂那么多“布尔什维克”有个啥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

遵义会议及会后,博古幡然醒悟、自我纠错,从革命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权利得失,主动让出指挥大权,自觉服从毛泽东的领导,坚决拥护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正确主张,且坚守原则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实现了自身的政治转向。

当一个人陷入“绝望之谷”的时候,会经历极其痛苦的内心煎熬,甚至连“三观”都要震碎,这时他才会主动改变自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重新认识世界,开启“开悟之旅”。

在“开悟之旅”中,人的认知会进行重塑,逐渐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直至到达“持续平稳高原”。

虽然“持续平稳高原”与“愚昧山峰”的高度相同,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面对来自“愚昧山峰”的攻击辱骂时,处于“持续平稳高原”的人根本不会进行辩论,只会淡定的说一句:“好吧,好吧,你是对的!”

到现在,我都记得自己2014年与一位智者的对话。

那时我的人生陷入了刻骨铭心的低谷,诸事不顺、前途迷茫,我给对方说:“我真是没招了......”对方给我的回复是:“太棒了!”

我很惊讶:“太棒了?为什么?”

对方回答:“你若有招,你只会重复过去的那一招;你现在没招了,你才会进行探索,寻找新的可能性。”

时至今日,当我回忆起那次对话以及后来几年的经历时,依然会感受到醍醐灌顶,并感恩那段历程!只是......面对眼前这个在“蜜罐里泡大”的小表弟,给他讲自己的经历,然后总结一些“大道理”,真的有用吗?

4


让我们看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他根本不是“蜜罐里泡大的”。

毛岸英8岁那年母亲杨开慧牺牲,父亲毛泽东又没了音讯,他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任。后来三弟毛岸龙走失,他只能与弟弟毛岸青相依为命。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为了找一口饭吃,什么样的活都干,他们卖过报纸,帮人推过车,捡过破烂,甚至还当过小乞丐。后来他回忆那段经历时,说自己简直就跟《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三毛所吃的苦兄弟俩都吃了,三毛所挨的打兄弟俩都挨了。

当兄弟俩被找到时,毛岸英已经14岁,弟弟毛岸青13岁,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被送到苏联的国际儿童院读书。

1946年,24岁的毛岸英从苏联到达了中国延安,时隔19年后才见到父亲毛泽东。此时的毛岸英已经养成了在苏联军队的习惯,无论是穿着还是行为举止,都与红军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毛泽东意识到必须要改一改儿子身上的苏联习惯,但这仅靠几句“大道理”就能纠正的了吗?

于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才1个多月,就被毛泽东送到了“劳动大学”学当农民。

毛泽东告诉儿子: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90%以上,如果你不懂农活、不熟悉农民,怎么深入群众?怎么了解中国国情?

毛泽东的要求是,皮肤就要像农民一样黑,手上要有农民手上一样的老茧,如果学不成,就不能回延安。

当毛岸英再次见到父亲时,他已经是一个种田能手了,还在父亲面前扭起了陕北秧歌,唱起了陕北民歌,笑得毛泽东合不拢嘴。

在号召年轻人开垦北大荒时,毛主席发出过“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动员令。在那个年代,这句话成了当时年轻人到艰苦环境工作的源泉动力。

这些体验,是那些“蜜罐里泡大的”娃儿们能感悟的吗?那些娃儿之所以那么矫情,原因还是那三个字--没饿够!

如果有人问我“怎么办”,如果他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依然会这么回复:“把你儿子派去长津湖待俩月,然后活着回来,看看他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发牢骚?”

在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结尾处,伍万里捧着二哥伍千里的骨灰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早已不是过去那个顽皮少年,他的人生完成了彻彻底底的蜕变!

这个眼神,就是最好的答案!

一万句的“大道理”,都不如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有效!人不会因为道理而改变,但一定因为触动而改变!

能让一个人成熟并蜕变的最有效触动方式,其实只有四个字:切肤之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