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和一位姐姐一起吃饭,我喝了一整壶的咖啡。回家后,忘记了咖啡的味道,其实,喝的时候就没有用心去品。咖啡就是咖啡而已,和其他果汁一样,在今天,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我平日比较喜欢喝咖啡,仅此,而已。
姐姐告诉我,她的前半生是王熙凤,风风火火,从选择离职的那天起,她要把后半生活成塔莎奶奶。
我说,这样,挺好,我举双手赞成。
生命不在于长度有多长,注重生命的宽度才是我们所期待与追寻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姐姐是当地一家医院产科的护士长,三十多年来既当婆婆又当妈妈,在她手上接生过的小生命数不胜数,产科的那个“家”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朋友劝她,正值“壮年”的事业环境她怎舍得放弃?她笑笑说:“对我和科室而言,“正是男儿读书时”,放手,转身是对‘壮年’科室的最好回报。”
她只是从一个岗位离开,换到另一岗位,还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然而,离开时,科室里很多姐妹泣不成声,买了鲜花簇拥着把她送到新的办公室。
她说她前半生的王熙凤,值了。
(二)
回到家里,打开手机,看到一个消息:咖果咖啡年度的咖啡订阅已经在店里下架,并且,明年可能不考虑再出。
我问,“原因何在”?
小愚说,每个月的订阅,都有不同主题和好玩的,但是可能我们自己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一个月做出来的产品精致度是有限的,所以往往产品出去了,也带着一些些遗憾。希望用一年的时候做出一组产品,而不是一个月一个。也希望精致打磨的产品有更好的完成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小成就感没有太多。每个月的订阅发出去,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
为此,我是欣喜的。
小愚老师对咖啡的态度,或许不仅是对咖啡,对所有的有生命的东西她都如此,对于自己喜欢和敬畏的东西会用尽全力去追求和呵护。
但是,为此,心里还是有诸多的不舍。有天咋偶然得知昆明的“只更”咖啡在运营5年后关门说再见,心底突然疼痛了起来,拉扯着筋骨,仿佛双手被朝后捆绑再往上吊,双脚远离地面。
2017年9月23日,支更café的公号推送《只更,下个路口见……》,“店里进门的一块松木板上这五年来一直钉着一幅画,一颗大树上面盖满了朋友们的指纹手印和签名,最下面有一句话:知更,有你们一路相伴……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读得很吃力,我能想象“只更”在敲每一个字的艰难,他比我更疼痛。因为语言是行为的先导,人们所想所说的,尤其是经常想、经常说的事,会在心中留下印记。
我说,其实,每天的一杯茶也好,一杯咖啡也罢,都是给自己的奖赏。对于咖啡师来说,用尽全力来给予他的顾客们,而对于顾客的我们来说,收到了那份传递生活的温度,会忽略一些意外,一些横冲直闯,或是一些旁鹜。
(三)
有一些事,想去忘记,可是好像很难做到。比如生命里的那个曾经,生活中的那一次不经意的感动,比如昨天上班路上我被梧桐掉落的叶子敲打,它告诉我,秋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