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今天就说说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苦劝秦王无果,忧愤投江,楚国百姓怀念这位爱国诗人,欲是将糯米包起来投头进江中,迫切希望鱼群吃了来就不会吃屈原的尸身。渐渐的,包粽子就成了端午节一个不可磨灭的习俗。

  没错五月初五这天,我围和妈妈坐在桌前,一起包粽子。先将粽叶洗干净,放在手心,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再用勺子盛一勺糯米,按压紧实,放入,甜滋滋的蜜枣,再填上糯米。这一步最为“艰难”小心翼翼的扣上“小盖头”用一根线缠住粽子,不五花大绑肯定是不行的,漏了米粽子可就不饱满了。这样的一个绿绿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一直会为会不会漏米而担心,不过可算是包好了,我擦了擦额头,大获全胜似的笑了起来。

  “咕噜咕噜”迫不及待的将粽子拿起来后,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也顾不上烫了。蜜枣像是灌了蜂蜜似的甜。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