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
时间客观存在,本事就是客观事实,无法被其他事情证明,因此诸如时间管理,本身对时间的概念认识尚有一些偏颇。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世界上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他的流速也是恒定的,所谓时间过的快不是真的快,而是我们主观上认为的快。
因此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方法和态度。如果用个不恰当的比方,时间就是一个盒子,我们无法改变他的大小材质,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向这个盒子里面放什么东西。而我们放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我们放进去的方法就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如果说真出现了问题,那么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时间、时间太急之类的理由借口,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找到高效、高质量的做事方法。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说叫认知。我们每天的生活接受到了大量的信息,形成经验构成认知,同时我们又用我们的已认知去看待世界。认知的构成是耗时、耗力的,如果遇到违反我们认知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选择难以接受、否定,甚至是对抗。布鲁诺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就违反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认知,然后他就被烧死了。生活中也是这样,某个人的观点与我们相背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驳斥、无视甚至愤怒。
我们看待世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情绪脑,一种是理智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最大的差别就是思考的速度情绪脑比理智脑快的多。虽然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但是这一快就容易出问题。
所谓情绪脑,比较容易受到引诱、刺激,就是我们生活中经验构成的认知深深镌刻在脑海中,每当我们看到具体的人或者事,就如同开关一样自动呈现出一些结论和判断。情绪脑的思考很快、也很轻松,得出的结论观点完全符合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让我们很“爽”(得出的观点有时候并不是针对事物,而是针对我们自己为了认同我们自己,说白了是一种自我对不确定的保护)。比如说我们听到德国人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刻板严谨、听到犹太人就是聪明和富有、看到危险会本能的转身就跑、看到面容不是很好的人会避开。我们不假思索的做出了决定、说出了话,同时还认为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生活中我们几乎都是在使用情绪脑。
那么理智脑呢?最明显的就是有个思考的过程,他喜欢长规划、喜欢逻辑,而且思考的速度还慢,用他的时候特别费力,甚至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既可是在用理智脑也是在用理智脑,这话很不逻辑(同一个事物,在同一个实践、同一个框架下只能有一种状态——逻辑学的矛盾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他是用理智脑思考,因为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在脑海中用一个个的证据堆砌期一个甚至多个结论,我们是有证据和证明过程的。说他不是理智脑思考,是因为我们在调用这些证据和证明的过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情绪脑。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列举一些证据证明某个结论的时候,这些证据我们调用的时候很自然、很理所当然的、很不假思索的。用个比喻来形象化,好比理智脑是一个在炒菜的大厨,而情绪脑是负责递送食材和调料的助手。那么到底是谁在控制做什么菜?做出来的菜是不是又是理智的呢?很不好回答,可见用思考的过程很难界定到底是不是理智脑思考。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P14页的有一句话:”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这里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证明到底是不是理性思考的怪圈无限循环。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不用纠结这个死循环。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一般来说我们生活中常常有总结、反思,最后得出某个结论。这些过程常常都是因果关系,因为这个所以那个。但是我个人认为的总结应该是得出一些结论,而反思则是结论得出过程的一个思考——思考我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否正确。如果在炒菜的理智脑大厨,对情绪脑助手递过来的食材和调料想一下为什么他会递过来这个,那么思考是不是接近会无限接近理智脑思考,做出来的菜是不是越来越理智了呢?
这里重复两点:
1生活中我们的经验和认知都镌刻在情绪脑里面,而我们大部分都在用情绪脑。
2.我们就算在用理智脑思考(理性思考)我们调用的数据也是,情绪脑里面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