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扼杀孩子的兴趣

01

  现代教育体制一直倍受诟病。

        一方面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均衡,这像一场军备竞赛,有人给孩子请家教,就有人不但请家教,还买学区房。

  那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就算最后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学霸,也会在其它的指标比如才艺素质和见识阅历上胜过一般人。普通的学校和家庭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是让孩子针对考试来下功夫,这就出现了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现象。

应试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非考点的知识失去了耐心和好奇心。而且学校和家庭过度的注重考试结果,会带给学生一种压迫感,让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

很多人自学校出来后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偏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一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的获取知识来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载体,而非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功利机构。

02

我在工厂上班,前些天恰巧碰见一位母亲去给她的儿子辞职,就聊了一会儿。

她儿子才16岁,初三没念完就跑到他母亲厂里来上班。刚好又赶上工厂赶货,加了两天班,累的不轻,于是跟她说外面太苦,还是回去念书好。

不好断定这个孩子内心的想法。

我想若是他真的回到学校发奋图强,这自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只是这个孩子能从贵州逃学到浙江,不是单纯的叛逆二字就能诠释,更多的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那种压力让他不得不逃离那种环境。现在回到学校也只不过是为了避开初入社会的磨练。

如果加两天班就让一个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所在,那把那些熊孩子拉到工地上搬两天砖,吾国教育不会有那么多难题。

03

在和那位母亲聊天的过程中,她一直说打工比读书苦,好好读书以后才能找到轻松的工作。

很质朴的话,这也是很多家庭用来告诫孩子用功读书的金玉良言。

然而这些话真的有用吗?

特别是高中时期我想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听到父母这番话时都曾暗暗的告诫自己要用心要努力。为了一个好的将来,更为了不辜负亲人的期待,去拼一回。

只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面对这么多学科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勤奋确实是个好品质,但它并不能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勤奋过后依然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时,父母的期待和学校的排位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放弃和叛逆就成了一种解脱。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工地上干过一阵子。工地上很累,但忙活一天,晚上会睡得特别的香。没有了那种在学校的压抑感,我甚至觉得在工地上的生活也很惬意。

04

为人父母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愿望,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化为龙凤。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生幸福快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

这个愿望成绩单给不了,需要孩子们自己去不断的发掘这个世界。

当这个这个世界呈现它美好的一面,他们会欣然接受,但有时候这世界也会显露出它丑陋的面目,他们要学会去理性面对。

而十年寒窗只是他们发掘这个世界的起点,把这十年时间的部分主导权交给孩子,告诉他们:“未来的路很长,去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尽你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这就是你的骄傲。”

为了自己喜欢的事去学习是个很美好的过程,也请您一定相信,好的过程它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
    西岭雪2025阅读 8,335评论 0 12
  • 去年年终,换了一台智能手机。鼓捣了很长时间,终于摸到了门径。先是下载了一个wps便于阅读,又上了一个微信进行交流。...
    开宗明义阅读 367评论 0 0
  • 任意涵阅读 128评论 0 2
  • 我从被拒绝的100天里所学到的。 1.不要太在意,克服就好。 2.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不会逃开,会寻找方法。 3.我...
    小小梦儿阅读 1,612评论 0 0
  • 每当到了我们遇到对于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总是有人或者是自己就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淡泊亦或者...
    gray_ma阅读 2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