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条源于生活的河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把写作当成记录生命轨迹的方式,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掌握写作的方法,在写作的河流中扬帆远航。
写作源于生活。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李永红认为作文内涵三大支点为读写结合、服务生活、回归自我。提倡交际语境写作:关注读者,有对象,有语境。王君老师认为作文课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教技巧。第二种教积累。第三种教情怀。第四种教价值。我反思自己的写作教学,多属于前两种类型,存在以下问题:目标大而空,多而杂,模糊不清,过于重视写作方法的灌输;重视创设活动,却没有想清楚活动的目的;缺少系统化、序列化的教学,没有及时巩固和迁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常常说: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针对这个难题,写作内容的积累与唤醒就尤为重要。首先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提升;第二是阅读经验的积累、运用。
生活经验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记录与反思。如王君老师的写作课《看见》。“每个人都能看,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倒霉时刻,你的眼睛,会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你的心,会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看残花、看残枝、看残躯、看残生,在这四个环节中,大自然中的花朵,圆明园冬天的残荷,学生受伤后的感悟,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感人台词和镜头……从生活中撷取的丰富材料,在“倒霉时刻”这个主题统领下,被整合得恰到好处,唤醒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换一种眼光,去看见灰色生活背后的亮点。正如王君老师在《听王君讲作文》中所说:“写作意识的觉醒,其实不过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写作能力的提升,其实不过是生命质量的提升。这里的质量,是指我们有了审视自己灵魂的能力,并且产生了记录这些’审视’的冲动。”我们不妨告诉学生,动笔写之前先问问自己:你看到什么?想起什么?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人类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方式。对孩子而言,这种“原生态”写作的过程,远比他们在追求“优秀作文”之路上所经受的雕磨来得有价值。
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黄厚江老师说到一般老师教作文的现状:出题,打分,评讲(开表彰大会或开批斗大会)。作文指导课第一种教写作知识;第二种教满分作文的评分标准;第三种给学生读满分作文。是啊,天天背减肥秘笈却不付诸行动能修成正果吗?只是待在教室听游泳教练讲解游泳技巧却不下水,能学会游泳吗?一味地灌输写作知识或是强调评分标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写出“满分作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迎合一般教师的高标准,部分学生就会使用“非常规手段”:编一堆假话,堆一些辞藻,唱几句高调,甚至直接抄袭满分作文……就这样,败坏了写作的胃口。
教方法不如让学生去实践。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言:“授之以渔的‘渔’不是方法,而是实践,即在捕鱼中学会捕鱼。”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的结论变成学生写作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学生与写作内容之间生成写作资源。
写作不是在一个流水线上制造产品。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了跋涉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沿路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