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的新书《Noise(噪声)》

      中心化互联网时代人类的思维已经与科技密切相连,这无疑是有优点的,我们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我们想要的信息,但我们想要的信息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吗?我们能从这些信息中获得进步吗?我想这是存在疑问。就像魏老师与网友在该视频评论区交流的那样,由于大数据分析(我认为还有社会心理学上的“行为影响态度”)这些原因,导致物理上的信息茧房与心理上的信息茧房并存,这使得人们产生了极大的自我封闭,喜好越为集中,封闭就越大,人就越无知,自我意识也就越弱,就像噪声的第三个放大器——群体的不良影响,最易被影响的就是茧房越小(认识不全)、茧房越闭塞(认识不广)的人。《乌合之众》中勒庞说人处于群体之中意识会被弱化,智商会下降,但就像钱钟书说的那样,猴子屁股本来就是红的,只是平时蹲坐在地人们看不见,当它爬到高处,红屁股就暴露无遗了。人们的意识也是这样,是群体放大了每一个人的弱点,使得隐秘的恶得以暴露,而无知即是原罪。就像书中提到减少噪声的阻碍之一——人们不信任算法,这种想法可能也是一种噪声。而“决策达人”之所以是达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心态开放,不受束缚,能够不断主动获取新信息,这类人是最具智慧的。

      当今时代,信息就是金钱和权力,目前我们的信息仍掌握在资本家手中,但世界的趋势绝对是权力的下放,即去中心化互联网,我们的互联网不再是被建构好的“精装房”,直接领包入住,而是毛坯房,像《我的世界》那样,由每个个体自己建构,这就像卡尼曼提出的减少噪声的第一个方法独立判断,这个类比可能不甚恰当,但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信息时代无疑是机遇与危机并存,但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我们应该最大发挥人的自我意识的长处,并与适当的科技相结合(就像模型与人工相配合减少噪声),从而获得进步和革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