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思维,红灯思维,反向思维
我所理解的绿灯思维,就是在遇到与自己观点或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打开心门,主动倾听,停下来去了解对方,思考对方的观点,我如何应用此观点来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就算对方的观点或意见不能帮到我,我也能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这个绿色通道就此打开,我们会走得更远。
与此相反的是红灯思维,在遇到与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不一致时,第一时间习惯性防卫,觉得别人针对自己,伤自己的自尊心,觉得没面子,一定要反驳,把面子要回来。
如果我处在红灯思维,我该如何改变呢?
别人对我说的,我要区分事实和观点。
我对别人说的,也要让对方明白,我说的是你的观点,而不是你。
反向思维:我们的大脑通常喜欢惯性思维,有时候只需反过来思考,就会变得不一样。
例如成甲老师说:想要做成功一件事,第1步是要做什么呢?第1步就是要先反过来思考。这件事怎么会失败?
例如马云说:能成功,其实是研究透了别人的失败。
再例如管教孩子的反向思维:孩子很难管?不听话,一定是我用错了方法,而惯性思维是: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问题。
绿灯思维与红灯思维的应用场景举例。
场景1:不能拿小孩子开玩笑
绿灯思维的家长听到这句话,他们第一时间会去思考:为什么说不能拿小孩子开玩笑?有理论依据吗?这个观点能帮到我吗?然后他们会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改进自己的育儿方法。
红灯思维的家长听到这句话,他们第一时间习惯性防卫,你觉得我不会带小孩是吧?看不起我是吧?我家孩子是怎么长大的?还轮不到你指指点点,小孩子这么小,开个玩笑怎么了?再说了,这是我的小孩,我爱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关你屁事!
场景2: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对其教育批评。
绿灯思维的家长:首先告诉孩子的是:我批评的是你的这个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红灯思维的家长:他们批评孩子,是不区分孩子与孩子的行为的,张口就是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家长和孩子都受伤。
场景3 :爸爸,老师说你教我的这道题是错的。
绿灯思维的家长:哇,太好了,我们快来看看是哪里搞错了,以后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明天记得谢谢老师哦。
红灯思维的家长:你这老师懂个屁,儿子,你知道你爸爸我是干嘛的吗?我可是教育局局长!明天我让校长开除他。
场景4: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哇哇地叫:爸爸,爸爸,疼死我了!
绿灯思维的家长,蹲下来,接受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摸摸孩子,安慰他们。然后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孩子很快就好了。
红灯思维的家长马上说:快起来快起来,不疼不疼,这点儿事就哭成这样,至于吗。结果孩子哭得更加厉害。更加伤心。如果这个时候继续红灯思维。不理孩子。那么通常孩子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孩子哭得更凶。另一种是孩子干脆不哭了,跑了。家长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实际上这股情绪在孩子内心慢慢积压。
场景5:孩子不好好吃饭。
绿灯思维的家长,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吃饭?是他真不饿呢?还是说没有他喜欢吃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比如:就餐氛围好不好呢?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还没有调整过来?通过与孩子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除了上面这些之外,还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那么家长只需接受和肯定。反映他们的情感就可以得到解决。
比如孩子说:爸爸,这个菜真难吃
爸爸只需回应说:嗯。
红灯思思维的家长,更多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去喂孩子,追着孩子喂,非得把饭吃完不可。
或者干脆撂下一句话,你爱吃不吃不吃,反正不是我挨饿。我们吃完收了让你饿。
要么孩子屈服于权威。
要么孩子乖乖把饭吃完,但是他吃的并不开心。
场景6:爸爸我饿了。
绿灯思维的家长会说。噢我收到了。爸爸懂你。我们是10分钟前刚吃完饭的对吧?吃得太多容易积食,消化不良哦,但是,你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红灯思维的家长:不饿不饿,饿什么啊,不是刚吃完饭吗?刚吃完饭,哪里会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