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球孔”啊,很多玩新手玩家都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球孔”等于“廉价”。但球孔就那么差吗?
1.球孔是什么?
紫砂壶的出水孔可以分为三种“独孔”、“网孔”、“球孔”。“独孔”出现最早,老壶比较常见,缺点也很明显也无法过滤茶叶。后来就出现了“网孔”,这也是现在的主流出水孔样式,缺点就是出水。“球孔”出现最晚,本来是设计用于出口至日本的一批紫砂壶,而后慢慢推广开来。
从工艺的角度看,“球孔”无疑增强了紫砂壶实用性、功能性:既能够增加紫砂壶出水孔的接触面、明显改善出水效果,又具备过滤茶叶的功能,融合了独孔和网孔的优点。所以“球孔”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匠人的结晶,非得说错就错在它是个新事物。
2.大众为什么会对“球孔”产生偏见?新生事物肯定与之前的有很大不同,有不同那是什么,那就是卖点啊。很多壶商为了追求卖点、打造爆款,会刻意地突出一把紫砂壶的某一个特征,而忽视这把壶其他的缺陷,诸如此类的手法很多,比如倒立不掉盖、按住气孔看断水、敲击听声音等等。球孔一出现,就进入了不良壶商的视线。而且“球孔”制作本身也不复杂,专门有人用模具批量制作,如果是粗糙一些成本更是底下。
于是,那些壶商不管紫砂壶什么器型、到底需不需要球孔,一律通通给装上!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亮点,顺便还可以避开泥料、形体、做工等等这些最关键的缺陷。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大批量的低端壶用了“球孔”以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反过来把壶的低端怪罪在“球孔”上了,认为只要有紫砂壶有球孔,那必定是低端壶!
对我们制壶人来说,自己精心设计的造型、那么好的砂料、那么大的工夫,就因为装了球孔,就入不了消费者的眼了!连续碰上几次壁,以后不出现大的变化估计就再也不会做球孔的了,慢慢的大家制壶都尽量避开球孔。循环到消费者这,消费者一看,果然全手工紫砂壶很少用球孔!就更加坚定了心中“球孔等于廉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