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跟好奇心无关的行为
叛逆、破坏、磨蹭、重复、拾荒,这些是不是都是很多父母所不能忍受的行为?
这些行为真的往往都是能够分分钟挑战父母底线的事情,可真的这些事情确实又是孩子因为自己有想法、发现了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如此去做。
这个问题我也算是想了很久,到底该怎么做?
其实不光说我们在暴走的边缘,就是我们不暴走,只是很无奈的等待,对孩子的创造力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创造力的产生需要深入,全凭孩子在路边墨迹、自己探索,很难对一个事情产生长长久久的兴趣,或者能够快速的得到正向反馈。
所以这真的对我们提出了很大的一个挑战,那就是要和孩子的思想在一起,一起去探索,就像前面提到的先生要陪着艾蒿一起搭梯子摘星星的。必须要保持如此同频。
但问题是,如果有如此同频,孩子还会有这些所谓的不好的行为吗?父母还会暴走吗?因为父母暴走,这些行为作为贬义词的时候,是因为它出现的不合时宜。
如果现在是玩乐时间,孩子说他想静静的观察蚂蚁搬家,那估计没有父母会不同意,但现在可能是半夜、可能已经过了和孩子约定回家的时间,孩子却在路上磨蹭说想观察蚂蚁搬家,那父母要怎么办?
这些东西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一定的悖论存在,所以才会是问题,才需要被解答,但往往在各种专家文章中确实只说对与不对,完全没有如何对,如何避免不对的有效方式。
其实这里我真的只能回到上面的笔记去找答案,陪伴、规则意识。
这里依然只告诉我们哪些是错的,1)灌输恐惧感;2)不赞成;3)忽视或缺席。
现在随着艾蒿的成长,自我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愿意按照大人的话来执行。爱好奶奶反复说不可以,会摔跤,不穿衣服会冷,但却都无济于事。
上周末奶奶提出,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偶尔威胁一下,还能有点效果,但又知道这样不好,可能有时候,真的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承担自己探索的后果吧,而不是一味的提醒。
就像以前的我们会对父母说:你不让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如何能够知道外面世界的险恶,光凭听你们说吗,那不好意思,我没这个概念。
PS:课程来源于小步家长大学
————
艾蒿妈妈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