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算爱情,一眼回眸,于千千万万人中认定一人,仿若前生今世,命中注定;或是在漫长岁月中,一点一滴,或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或花种于地,终成锦簇。
但有人说,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
很多事情,人应该怎样去分清,什么是同情,什么爱情,究竟是怜悯掩饰成了爱情,还是爱情滋生了怜悯。
评价霍乱时期的爱情,有人说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的爱情百科,跨越长达一个世纪的爱情,纯粹、忠诚、绝美。
跨越一个世纪,是的,长达五十三年的苦苦守候。
爱情百科,大概也是的吧,柏拉图式的、隐晦的、伦理道德的、疯狂的。
费尔明娜
阿里萨
那一年,阿里萨17岁,费尔明娜13岁。阿里萨送完电报,原路返回离开,而在花园前的缝纫室,费尔明娜一如往常许多的下午一般,摊开书,一遍遍朗读,教姑母识字。
或许是学的久了,正想要放松,或许是脚步声吸引出好奇心。
费尔明娜在屋内淡淡抬头望去,阿里萨在窗外好奇望去。偶然一瞥,惊鸿一眸,只不过一霎间,早已牵扯出半世的纠缠,不为人知。
阿里萨在花园的隐蔽角落,捧书等候她的路过,把书里的话语反复背诵,揉碎,咀嚼,再揉进对她的思念、爱意,让波涛的情顺着笔尖,一股脑喷撒在信纸上。
一页,两页,漫长的痛苦煎熬的思念中,一页的情书已变成整整七十页,正反两面,满满当当,一如他的心。
在姑妈的鼓励和纵容之下,她收下了他的第一封情书。在他的追问与执着下,她写下了她的第一封回信。
然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通信,隐秘的通信。
父亲一心想为她某一个好夫婿,家庭显赫,事业有成,名声在望。带着一家之主的粗暴和专横,所以,为了躲避父亲的察觉,她不得不以一种游击战的隐蔽,来藏匿通信的恋情。
教堂圣水池的边缘,街角大榕树的树洞,从城堡的废墟到长巷隐蔽的砖缝,两年,她们从未单独见面的相处,却在频繁的信纸纸上,在日常的琐事里,简简单单的话语中,名为爱情的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肆意生长。
然后,他们在信纸上,订婚了。
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相遇,始于那意外的一瞥,相识始于花园里的送信要信,然后便是人群中远远的眺望和纸上的相守。
很难知道,他们爱的彼此,究竟有几分是真实,几分是在不断的臆想和书信堆积塑造的彼此。
透过那些纸张,揣摩着书写人的模样,透过那些词句,丰盈着心上人的模样。
青鸟不应有恨,飞传云外信,只是此爱不隔山,不隔海,隔断的是相见不能相谈的恋人。
费尔明娜写信的事被勘破,父亲带着她远走,回到母亲的故乡,想要借此让她遗忘。
却意外又让费尔明娜和阿里萨通信三年,在她的表兄弟姐妹的帮助下,在一站又一站电报员的陈仓暗度下。
从十三岁到十七岁,从女孩到少女,五年的爱情在纸上蔓延成花,绚烂美丽。
只是,谁有知道,这里面,几分真实几分虚妄。
理想的完美恋人,又有多少现实的模样。
心心念念的,究竟是那个人,还是在脑海里不断完美期待的那个人。
于她,他是朦胧不清似幻影。
于他,她是理想化叠加的花冠女王。
于是乎,五年后的第一次正视,她惊奇的发现,过往的一切宛如一场幻觉,相遇,没有震撼,只有失望的深渊,甚至来不及再多说一句,便终结了这一段虚幻的爱情。
这像是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只限于精神交流,而一旦要落在生活,朝夕相对,才会惊悟这是一场镜花水月。
还是那花园前的缝纫房,费尔明娜遇到了乌尔诺比医生。这个给了她一段长期而稳定的幸福婚姻的丈夫。
他们从少年走到老暮垂垂,在外人的眼里,他们是恩爱幸福的一对,甚至他们自己也是如此觉得。
只是,他们不爱,或者说,爱情对于婚姻来说,并无益处。他们可以幸福就好了。
没有爱情的婚姻怎么幸福?
他们育养一儿一女,住在富人区,他在外盛名显赫,她在内打理井然有序。
他们去欧洲蜜月,一起出席盛典。
她帮他布置好家中一切,吃穿行住,全顺他心意,他纵容她饲养宠物,哪怕他并不喜欢。
在很多的日子里,他们融洽,他们相爱做爱。
只是,在很多时候,她都不知道,这里面又会有多少爱情,偶尔偶尔的,她也会想起那个在花园角落捧书等待他经过的少年。
而对于阿里萨来说,那惊鸿一瞥便足够一生,腰部以上是爱,腰部以下是欲,他曾在622个女人身上沉沦,贵妇、女仆、淑女、黑女人,其中有寡妇,有夫人,有少女,占据更多的,还是寡妇。
他猎艳女人时,似乎对寡妇身份的女人有种执着的热爱生活。
也许是潜意识在作祟,因为他从费尔明娜结婚的那一刻起,便时刻惦记着一件事:等待乌尔诺比医生死掉,这样,费尔明娜便是独身,他便能有机会。
所以,他在其他寡妇身上施展魅力,提早预演,终有一天,身旁的女人会变成费尔明娜。
很难说,他这究竟是渣还是风流,毕竟他从未娶妻,所有的风流韵事都是你情我愿,只有鲜少的女人,是现有家庭有丈夫有孩子的。
但其实偷腥猎奇,秘密冒险,那仿佛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他们说,可以不忠,但不可以背信弃义。
而这两者,又究竟有多少差别,只不过一个是对于稳定的家庭,另一个是对于短暂新鲜的外遇。
所有的猎艳,都宛如夜鸟的黑夜行动,世人所知,他从未有过女人,可他早已万花丛中过。他自认为,他对于费尔明娜始终忠诚不渝,是的,五十三多年,费尔明娜始终闹闹在他的心中,他的事业,是他想要给予她一个衣食无忧风光的体面。他的情欲,是他想要借以抚慰她带来的伤痛,甚至是保持自我等待她的利器。
但这些往事中,他也付出过真心,爱过一些人,有些,是因为爱,所以欲,有些,久欲成爱。
他可以同时和好几个女人保持关系,也可以同时爱上好几个人。
他说:并带着同样的痛苦爱着她们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个。
人的心,真的可以如此分割成几分,不余遗力的分给每一个人吗?
所谓越是多情也是薄情。对于每一段露水,恩爱其中,忘却其后。也许,阿里萨真的能同时爱上几个人,毕竟,因为一眼就沉沦守候了半个世界,如此多情,已非一般人。
甚至也许,就因他这数不清的风流过往,才使得最初的这段感情,保鲜了五十多年。
每一段注定不得长久,而每一段是在寻找费尔明娜的身影,任由其在心房缠绕扎根。
阿里萨最后的一段恋情,是黄昏恋。他爱上个十四岁的监管小姑娘。
他是小姑娘名义上的监护人,却在每个周天与她像恋人般厮缠。
尽管他从未比较过,但她和费尔明娜太过相似,年龄、校服、发辫和欢快的走路方式。的确,他爱她,仅仅是她本来的样子,可当乌尔诺比的死讯传来时,他在第一时间放弃了她,在第一时间去向费尔明娜表明心迹---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成为寡妇后,她和他又通上信来,两年来,她在信中睿智的言语和智慧,给予了她很多精神上的帮助,帮她度过了新寡那一段孤苦难捱的时光。
其实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没人言爱思考,甚至少有涉及过往,但女儿的疑心和大肆的争吵,让她觉得疲惫和心累,最近有人披露出父亲所受的侮辱,拔出丈夫曾经唯一的出轨,她开始觉得厌倦,想要离开。
于是,阿里萨终于等来了半世纪的一个机缘,带着费尔明娜出海航行。
就像初晨的第一道阳光洒落,花骨朵轻轻展的舒开了苞蕾,雨滴落在地上,钻进土壤,竹笋自然而然的迎上的转出。
一切仿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他们在一起了,不是久别重逢的恋人,也不是新婚燕尔的情人,而是仿佛共同走过五十多年的老夫老妻,一切那么自然而恰合心意。
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他们和霍乱并没有过多的联系。
如果有,大抵是两处。
一处,阿里萨初见费尔明娜,患了相思病,腹泻,吐绿水,晕头转向还时常昏厥,心神不宁的模样像极了染上了霍乱。如果可以,霍乱可不可以也叫相思,求而不得,殚精竭虑。
一处,阿里萨的最后,费尔明娜害怕被熟人瞧见她在船上欢喜的旅行,所以阿里萨让船长把霍乱的黄旗挂在半空,躲避载人,让这片天地,剩他们,这一对老人独享。
在最后,却因为挂上了霍乱旗,船暂时无法靠岸,索性,他们便让船一直来回开下去。
船上,只有两对情人,反反复复的航海,一生一世。
始于霍乱的相思,终于霍乱的船舶,横跨的是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候与不渝。
大抵,这是超越爱情的吧。
最在最后的话,还想写两句阿里萨最后的情人,那个十四岁的小姑娘。
在阿里萨等候费尔明娜时,他曾写过一本{恋人指南},罗列过他想象中和费尔明娜的各种情况。
其实,小姑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
小姑娘得知阿里萨要结婚,看到了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通信,未留一字,却用一种最为决裂的方式____自杀,捍卫了她的这一段爱情。
她知道,她赢不会他,也等不到他,于是用满身的红血昭示了对于这一段感情热烈的忠渝。
以我血,写我心,虽死不悔。
有些极端,但却像是阿里萨年轻时爱情受阻,相径庭背的选择。
他选择穷尽一生去等待。
她选择停留在爱情最美的时刻。
身为一个看客,我无权去评述她的选择,只是为她唏嘘不已。又或许,正是她决绝的性格,才使得她的生命鲜艳张扬。
她的果决,是衬托着他的懦弱,所以她选择捍卫爱情,他选择独自等待。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的情爱千奇百怪,或许每个读的人,都能从其中窥探到自己的一点身影,看着书里的故事,唏嘘着自己的人生。
爱情本身是个神奇的东西,源于荷尔蒙,却无法用荷尔蒙去定义局限,什么算作爱情?
或许只有局中人自己知晓,又或者,无人知晓,只是当那一刻来临时,便知道它来了。
是它,就是它,无关前因,也无需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