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笨笨猪》相比,我更喜欢《小猪唏哩呼噜》,因为前者的童话世界过于完美,过于遥远,而后者则带着现实的影子,有缺陷因而更显出美德的可贵。
笨笨猪所在的欢乐村庄,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即使鸡妈妈和鸭妈妈曾经吵得不可开交,听到小鸡掉进河里之后,鸭妈妈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救小鸡。小老鼠在听了笨笨猪毫无保留的信任之后,克制住自己的贪吃,把一座完整的巧克力屋还给乖乖熊,甚至大灰狼和狐狸一家也被孩子们的善良所感动,改邪归正,成了欢乐村庄的居民。作者是极力褒扬笨笨猪的“善良纯真”的,所以,即使他在一开始“笨”得“把猩猩老师的鼻子都气歪了”,却一点也没影响别人对他的喜爱,甚至后来喝醉了酒还能稀里糊涂地娶到一位新娘。欢乐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普天同庆中落幕。
我想孩子们会喜欢这种欢乐,很热闹很单纯,但它毕竟是虚假的。有时自己也很矛盾:是在学校里营造一个完美无暇的世界,让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自己体会人间冷暖呢?还是让他们了解世界上总是有丑恶的东西,要在看到它们的同时对世界的美好满怀信心?如果是前者,会不会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无所适从?而且,现实总是无所不在的,虽然我们尽力去遮挡阻拦,孩子们总还是能接触到一些阴暗面。假如一个孩子,他看到的与听到的反差如此之大,他会对成人世界产生信任感吗?如果是后者,方法不当,也许就把那点善良美好的“种子”也湮没了。终究,自己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灵能承受多少沉重呢?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小猪唏哩呼噜》更清醒一些。那只小猪更立体,更让人感觉亲切。笨笨猪身在一片欢乐之中,他的善良一番风顺;而唏哩呼噜身边却不乏恶意与捉弄,看看刻薄的鸭太太,出尔反尔的狐狸先生,凶恶的大灰狼和月牙熊,他们对唏哩呼噜的所作所为谈不上友好,而唏哩呼噜却毫无怨言,或者说他的善良让他感受不到他们的“恶”,而总是从好的一面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他很胆小,也怕疼,怕累,怕走夜路,但为了妈妈的荣誉,为了不让别的太太们说自己的妈妈吹牛,他还是接下了送鸭蛋的任务,而且努力完成。孩子们能从中看到面对困难,面对刁难时的坚韧与宽容吗?能从中感受到荣誉与亲情的可贵吗?书里还有一条小花蛇,为了寻找友谊付出许多。是有这样的“坏”孩子吧,所有努力都得不到承认,心灰意冷之余只能到一群“坏朋友”那里体会被他人接受的感觉。幸好小花蛇找到了唏哩呼噜。孩子们能从中看到“坏”孩子的“好”吗?
也许是我苛求了,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本就不同于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