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亲身经历感触生活)
天气,有些冷。河里结冰了。大风吹的人们都瑟瑟发抖。
不知道一月份,二月份会是什么样的寒冬?
早上临出门前,姥姥是千叮咛万嘱咐:天冷了,多穿点儿,不要穿裙子,年轻的时候觉不着,到老了就知道厉害。以前听着这些数落的话,我肯定会争辩几句,可能真的是年龄大了,听着姥姥絮絮叨叨的,心里反而特别温暖。
一件羊绒短袖,外面一个羽绒服。冬天就是这样度过的。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小爱早报主持人的一句话来描述父母长辈的这种关心。这话说得漂亮,轻松,带着轻佻和不屑。
但是,这句话背后,是一条巨大的代沟,是父母祖辈与年轻一代之间生理、心理上难以填平的代沟。
为什么中国父母老觉得孩子穿得少?他们怕子女冻着的担心,是一种爱的流露。
上大学前,我从未有机会跨过长江。对北方气候的认知主要来自小说《林海雪原》和电视剧里,还有一些书里写知青在东北生活的,尽管那些作品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对北方风雪的感觉我从未亲身经历过。
其实我到北方上学后,也没有觉得冬天真的有多冷。室内、车里哪儿都有暖气,空调。南方的冬天是阴冷,冷入骨髓,没有太阳的室内,比室外更冷。
我恐惧讨厌北方的大风,扬沙天气。吹的让人难受。一刮风我就头疼,折磨我好些年。因刮风就头疼的毛病,我特意去了看中医并喝了中药,老中医切脉后说:因为被风吹后,影响脑部血液循环,所以才会痛。
我童年时代。小河里可以滑冰;雪后屋檐上粗长的冰凌;外婆家厨房里的水缸,结厚厚的冰。室外的水表忘了用稻草包上,第二天就冻裂了;有人耳朵、脸颊、手指手掌、脚趾脚掌每年都生冻疮;等等场景。我曾经有过晚上不肯钻被窝,早上不肯起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