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收获:
1. 复习了尺蠖,纺织娘,金花虫等昆虫和及时伪装方式的知识。
2. 完整欣赏绘本《下雨的味道》,感知和理解散文文体特点。
3. 学习手指谣《打开伞》。
家长小提示:
1. 亲子共读中,注意共读内容多样性,提供【故事】,【诗歌】,【科普】,【散文】等体裁。
2.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给孩子完整阅读体验。
3.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引导,帮助孩子进行创作与仿编。
今天的故事活动以回顾上次故事内容《昆虫躲猫猫》的形式开始的,一边翻开昆虫的画面,一边看着孩子等不及举手就争抢着说出昆虫的名字,尽管距离上次讲这个故事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了,奇妙的大自然和生命总能引发孩子无限的兴趣与探索。我深知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能够通过一次次积累,打开孩子们通向某个领域的大门,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也许是因为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说起了下雨天某些昆虫来家里“作客”的话题。感谢我们小区丰富的绿化,我们家也常有蚱蜢,蟋蟀,蜻蜓到访。一说到这个话题,连常常在我的故事会上貌似“游离”的千唤,也兴致盎然地朝我默契一笑。是啊!毕竟最了解孩子兴趣,个性和成长经验的人是父母,亲子共读对于孩子的意义,是无论你让他/她参加多少故事会,报多少阅读班都无法比拟的。每天共读20分钟的意义,也许就在穿越人群中的默契对视中了然于胸。
关于“下雨的味道”这个问题,在搜索资料设计课程时,还准备了相关知识。从科学角度而言,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早在1964年研究了雨水浸润地面产生的化学物质,并给这种化学物质起了个名字叫“潮土油”(petrichor)。但现场没有用到,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与其做一个知识“浇灌”者,此时此刻,不如就这样耐心地倾听和鼓励,并不时由衷的肯定。在孩子尽情地畅所欲言以后,反而静下心来跟着小兔,小猪和鳄鱼去探索下雨的味道。
要不是在爱阅课堂上学习过马灵雁老师的课程,我一定会把这本绘本当作故事来解读,因为有角色有情节。但角色无性格特点,故事也没有起承转合,最重要的是这个绘本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孩子感受这一文学体裁特点。我常常说,研究绘本和养育孩子的其他方面是相通的,比如,最美的教育一定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又比如,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关于下雨的味道,绘本中出现三处充满意象的排比句式,除了帮助孩子理解和意会,我以“妈妈的味道”邀请孩子进行模仿和创编。有的孩子说像牛奶一样香香的,有的孩子说像雪梨一样甜甜的,还有的孩子说,像辣椒一样辣辣的,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可爱的孩子补充道:因为我的妈妈喜欢炒辣椒吃。观察得多么细致啊!真希望自己能一直守护这份纯真与敏感!
虽然未能完全模仿绘本中的句子格式进行创编,但我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讨论和练习能初步体会到散文图画书生动活动的语言风格和营造出来的意境。
利用视频完整欣赏绘本故事以后,我将李坤珊老师教授的《打开伞》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邀请了苗苗和千唤两个孩子,与我和吴老师一起示范,只一遍孩子就自己找身边的小伙伴玩儿去了。真好,如果每一次读书都是这样快乐,哪来不爱书的孩子呢?大人可以做的,可以很多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