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近日,在读过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后深受触动。这部《追风筝的人》是他写作历程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友谊、亲情、背叛乃至救赎等字词所代表的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并还对于自己当前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12 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但是在一场风筝比赛之后,哈桑遭受了欺凌,而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怯弱并没有帮助哈桑,反而出人意料在这件事情之后的逼走了哈桑;已是中年的阿米尔在美国的接到了从前长辈的电话,并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于是再度踏上已经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开启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其实最先接触的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被曲折感人的故事所吸引,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紧接着买来书,细细品读。读书可以让自己对整个故事有更完整的了解,使心中的人物更加丰满。小说发行时间长却热度不减,甚至被列为人生必读经典,其中的关键在于就是故事中的救赎。

这是一部关于反省自己从而踏上救赎之路的书,故事情节曲折,阿米尔的懦弱与悔恨,哈桑的善良和窘境,让我欲罢不能。阿米尔恭顺、怯弱的性格很大程度来自于母亲,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强的嫉妒心,却也在渴望得到大人的爱,于是矛盾由此产生。成年后,阿米尔幡然悔悟,这也让整个故事拉开序幕。人会在不经意间犯错误,却有很少人直面自己的过错,想着逃避造成后果,或许随时间遗忘,或许成为心结,饱受良心的折磨人。然而,只有正视,承担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爱情,亲情,友情,怎么解答都是在于个人的人生阅历。我不排斥自私,也不排斥伟大,这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人最本质的一面。只是,我们向外界展示的那个自己,牵着风筝的那头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你自己愿意暴露的,还是拼命隐藏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人,都是阿米尔和哈桑的综合体,游走在各种复杂的情绪之间。人性也是复杂的,但书中生动地展现出,人性可以这么恶毒和懦弱,也可以受到触动而回归正途。多数人都是这样,我们无法完全合理解读我们在一生中所做的事,因为背后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人最初皆为良善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约稿内容,定时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