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情结合的不同层次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景情结合的文章,无论是任何一个人,他的文章都想表达他的情,而他的景也不是空穴来风,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情而做铺垫渲染等等,但不同文章的情的层次也是不同的。
首先是第一种情。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闲情。闲情顾名思义,一听就是感觉在发一些自己的小牢骚,再找一个人找一处景来倾诉。比如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压抑,作者在现实中面临诸多困扰和无奈,借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纷扰,寻求心灵上的片刻宁静。
其次,体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文中描绘的宁静、优美的荷塘景色,比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美好的渴望。
我感觉作者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作者独自一人欣赏美景,无人分享,这种孤独并非完全消极,而是一种在宁静中思考人生的状态。
还有一篇就是《故都的秋》
主要表达的是浓厚的思乡之情。故都的秋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他对故都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饱含深情,那些熟悉的场景和气息成为他内心深处。通过对故都秋天的细致描绘,如“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故乡的无尽牵挂和怀恋。
还有就是作者的深沉的落寞与孤寂。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秋的清、静、悲凉,这不仅仅是对秋景的客观描述,更是他内心孤独和落寞的写照。他在这样的秋景中独自徘徊、思索,仿佛与外界的喧嚣和繁华格格不入,这种孤独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这种闲情更像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把一些思念思考留存在文字里。
接下来就是更高一层的情。就是像苏东坡的《赤壁赋》那样的济世之情。
在苏东坡的《赤壁赋》中,苏轼刚被贬到黄州,因为那舞台之案,他的心中还有很浓烈的报国之情,也对他现在的处境感到忧怨和无助。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总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他会将一切的琐事转化成超越自我的动力。所以才会在诗中写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这才是真正对时间,对人生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走出困境,迎接新的生命。
像这种情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正是范仲淹的人生低谷期,以《岳阳楼记》来寄托自己入世不得的心境。还有就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挥洒笔墨与民同乐,也正是为了想完成自己的志向。
所以这些行,我认为相比于牢骚和琐事,这种情具有意义,抒发人生理想与仕途苦楚。
最后再高层次的就是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正对于生命,命运,自我时间等多维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