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住院我陪护,父亲让我关窗户,我拉窗户把手,窗户纹丝不动,我下意识觉得父亲又会嫌弃我做小事都做不了,结果就真的关不上窗户了,我很快丢开“烫手”的把手,不想让父亲看见我的窘迫,父亲什么也没说,我也不敢抬头看父亲是怎样的表情,之后他下床轻而易举关上了窗户。
年少时,类似这样的事发生了很多次。
1.仰视父亲
小时候,急躁的父亲总是嫌我笨手笨脚,推开我说“你不行,我来……”,他越嫌弃,我越无能,无数次内心埋藏千千万万句“不,我自己来”都无法说出口,我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无力、无地自容。
年少时,我仰视父亲,对他的话唯命是从,从未忤逆过他的决定,也从未想过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恰当。在家里,我和妈妈的无能无力反衬出父亲的无所不能、坚强有力。
在我的仰视中,父亲一定收获了满满的全能感和掌控感。
2.鄙视父亲
最应该保护家人的父亲却是让家人最没有安全感的人:酗酒、家暴妈妈、贬低我和妈妈、傲慢、羞辱、说一不二……
近年学习了一些心理学常识后,我开始抗拒和鄙视父亲,回避和害怕和他见面。我害怕内心的潮水一旦失控决堤后,会淹没父女俩,虽然我想报复他,但是又担心报复后没有快感而是自责。
在小物件排列中,选择代表父亲的人偶时,我第一眼就盯住了小黑人,老师问我确定吗?转念一想,理性的我又觉得是在丑化父亲,应该还原真实父亲的清白,最后选择了原木色人偶,其实在我心里,父亲就是那个让我紧张害怕、想要离开却又想得到他的认可的小黑人!
3.平视父亲
在我眼里,父亲一直戴着知识分子父亲的面具,但是酒后他就换了一副残暴、愤怒、让我害怕的模样,我好奇“永远正确”面具后的父亲真正的模样是怎样的?我想也许是悲伤、恐惧、脆弱、羞耻、无能……这样的父亲一定也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多少关注、认可和爱的,否则他不需要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找补!
如果你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不离开你,只要你永远不给予他充分的安全感、肯定认可和爱即可,因为他会用一生的时间向你证明、向你乞求、向你追寻!
这样的家庭情景剧太日常、太俗套、太没有创意了,同样的戏码还要继续一代代复刻下去吗?
今天看见单位贴出讣告,立刻想上面的人是不是父亲,这样的想法让我有些吃惊,我只敢用这样的方式回避和报复父亲;即使他不在世了,我俩的爱恨情仇与互动模式会凭空消失吗?会一笔勾销吗?
道阻路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