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们,晚上好!
今晚,是上次分享的延续,也是个新的话题。
如果你们看了电影《囧妈》,不知道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母爱伟大?和原生家庭和解?
对我而言,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控制”-徐伊万对妻子的控制;母亲对徐伊万的控制。
徐伊万事业上比较成功、强势,但对于妻子的态度却是什么都要按照他的牌来走。以至于弄的夫妻关系破裂,最后还像孩子一样用“免费送专利”的方式,破坏妻子的事业,甚至干出了违法的事情!
这种表现,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所说的“巨婴”。表面成熟、成功;骨子里却缺乏思考、遇事冲动;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说,还想要把别人也改造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徐伊万是怎么变成“巨婴”的呢?
从他和母亲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委!
他的母亲,从上海到边疆去支边,在当地和他的爸爸结婚了。从一开始,这段婚姻就带着隐患:她总觉得不对等。
她是上海来的大小姐,徐爸爸是当地的土老帽。所以,他们的婚姻注定不幸福。而错上加错的,比这个严重的多的是,徐妈妈将家庭秩序弄混乱了。
即使三口之家也该是夫妻关系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
徐妈妈将儿子的地位摆在第一位,说要“为儿子而活”,听上去很伟大,其实真的是害人!
儿子取代了丈夫,让丈夫失去了地位,而被边缘化,于是他只能酗酒来排遣苦闷,最终病死。
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连接过度紧密,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直接的就是,他成了另外一个母亲,就和她一样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
控制、多疑、吝啬、冲动、自恋,这些母亲身上的“好”品质,他一样也没落下!父亲在他的童年教育中成了“隐形人”,本该从父亲身上学习的男性品质,终于全然被母亲取代。
李雪的书中,有一章节是专门写家庭秩序的,很透彻地讲了秩序混乱带来的问题。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要分开,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大人处理大人的麻烦。父母关系亲密,孩子自得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重于夫妻,因此女人在婚姻中常感到不被丈夫重视,有儿子后就会将全部情感转移到儿子身上“母凭子贵”,儿子就不再是单纯的孩子,同时也要承担起母亲对父亲情感的需要。儿子内心不堪重负,心理学上称为“被吞没”创伤。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和女性建立真正亲密的情感关系,他们不敢敞开心扉,因为一旦敞开,就意味着重新回到沉重的童年。”
读书,再结合电影中的故事来看,会感触更深。徐伊万之所以处理不好和妻子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他不具备爱的能力。他从没有真正地“看见”张璐,也没有真正地“看见”自己-他直到最后给妻子打的那通电话,才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身边遇见徐伊万这样的人,我们就会从更深的层次去剖析问题所在,从而想到解决办法了。
如果懂得了这些心理学原理,回头再来解析《囧妈》这部电影,就会看得更透彻、更深刻: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它感人?
因为它拍摄的情节、细节、生活琐事,贴近生活,就像实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所以戳中了我们的痛点;电影中最后母子的和解,也成了所有母子关系不好的人心中的梦想。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它不好?
问题还是出在一个心理学逻辑的颠倒上:
理论上来讲,徐伊万和母亲这类心理“巨婴”,最大的问题就是“全能自恋”,也就是,他们以为世界会围着自己转。
而电影后半段的情节,真的是全世界围着他转了:母亲不开心了,不吭一声就下车玩失踪;害得两个人误闯熊住的禁地,差点丢了命;母亲是合唱团的主唱,因为去玩了,所有人都在等她,直等到幕布落下。后来她在幕布后唱,儿子又帮她升起了幕布,并被妈妈的歌声感动得一塌糊涂。
你看,这里的逻辑就:
巨婴一发脾气,全世界都得改变。连规则也要改写!
徐伊万呢,做了那么令人不齿的事情伤害了妻子,最后打了一通电话说,我是因为不想离开你啊,妻子被居然感动了,还因此产生了深厚情谊!
又一次印证了电影的逻辑:我是巨婴我有理!
所以观众会觉得,和母亲的和解很牵强!和老婆最后的情谊也很不可理喻!
观众肯动不接受“我是巨婴我有理”这个颠倒的逻辑!
别急,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结局:
妻子和徐伊万并没有复合。徐伊万和母亲说,我在家里给你留个屋。
哦,这时候我们终于明白,电影为什么用了这样颠倒的逻辑。结果就是:儿子和妈住,妻子去寻求更好发展了,而且新男友很不错!
是不是忽然通透了?
按照“我是巨婴我有理”的逻辑去发展,结果就仍然是一个秩序错位的家庭模式,一代代轮回,永无突破!
看来,电影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差嘛,编剧还是很清醒的。
那么反过来看,想要突破这个轮回,有什么办法呢?
按照李雪书里的精神,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点:
1.儿子和母亲要边界清晰
母亲的婚姻是否幸福、一辈子是否快乐,是她自己的选择,决不能将责任转加到儿子身上。儿子不该背着父母的“债”生活在压力和自责中;
儿子的婚姻、事业也是自己的事,要和母亲撇清关系的边界,不被越界的生活,才是自由的生活。
2.倾听妻子的感受,接纳真正的她
这点就和我们上次的分享重合了。爱伴侣,和爱孩子的原理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多去倾听她、理解她,和她一起成长,而不是想着去改造她、控制她!
好啦,今天的分享主题是电影中的“巨婴”,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说法“妈宝男”,多懂一些心理机制,对我们的自省和孩子的教育,都很有帮助哦!
读书的妈妈,最美。爱你们,晚安!